CNML格式】 【 】 【打 印】 
紅十字會:埋頭苦幹 重建信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23 11:50:17  


甘肅紅十字會接收百萬醫藥物資 援助雅安災區
  據《重慶晚報》報道,雅安地震發生後的第一時間,中國紅十字會就在其微博發布了賑災信息,但網友對此並不買賬,內容為“滾”的回覆占據屏幕。對此,紅十字會表示已了解,並決定接受紅十字會社會監督委員會的意見,“埋頭苦幹”。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表示,當前最重要的是救災,微博暫“不去管它”。

建議  抗震救災 重建公信力的良機

  地震再次不期而至,我們總不會因無法承受悲慟而忘記更緊迫的事業,那就是抗震救災。汶川地震的救災經驗告訴我們:政府系統的強有力救助至關重要,而公益性的、民間自發的社會援助同樣功不可沒。

  雅安地震後,媒體披露,中國紅十字會籌得救災款項14萬多元,而民間公益組織壹基金籌得款項高達1000多萬元。若非中國紅十字會的官辦性質,吸納眾多來自國外和國內企事業單位的捐助以作為補充,恐怕單純依靠來自個人的散捐,紅十字會捐助賬面的難堪程度可想而知。

  之前被壓制的民間慈善機構壹基金成功實現逆襲,一舉完成反超,這是千千萬萬愛心人士用腳投票的結果。雅安地震後紅十字會發布賑災信息卻招致網友集體喊“滾”,正是紅十字會的聲譽和公信力受損嚴峻程度的標尺,如果紅十字會仍無動於衷,終將難逃溺死在公眾的口水中的厄運。

  紅十字會回應網友不買賬的態度是“不去管它”和“埋頭苦幹”,後者當然是務實的態度,而“不去管它”顯然欠妥。如今紅十字會的尷尬在於公信力的缺失,所以每一次直面公眾都是一次危機公關。重建公信力,重點仍然集中於取得公眾的信任,任何信任的基礎都建立在及時有效的溝通。

  其實,“埋頭苦幹”是必要的,同時及時與公眾進行溝通和互動也不可或缺。在壹基金創立之初,其設立的動機和獨立性備受質疑,甚至攻擊基金的斂財性質。逐漸,壹基金腳踏實地做好慈善的同時,如在汶川抗震救災的卓越表現,更注重基金形象的建立和理念宣傳,如李連杰身先士卒投身慈善,最終壹基金在慈善界獲得良好的口碑和公信力。

  所以,雅安地震恰是這些官辦慈善重整旗鼓的絕佳契機。紅十字會可以借助微博、媒體及時發布災區災情,公開慈善機構的捐助明細及分配使用,向外界傳遞災區群眾籲求,抗震救災本身就包含信息發布、傳達溝通等內容,如此,紅十字會重振公信力也就指日可待。 

希望  取信於社會 完善多重監督機制

  作為慈善財物的捐募者及受助者,公眾時刻瞄著那些體現人道元素的慈善財物,盯著管理和分發財物的紅十字會等部門及官員,哪怕有一點監守自盜或使用失當,都會使捐募者心靈受傷,受助者心理失衡,更何況紅十字會接二連三發生了那麼多醜聞,如同發生一場場看不見的地震,早將自身震得面目全非、信用殆盡,將公眾玻璃般的慈善愛心震得一地碎碴、內傷難愈,如此這般,又怎麼可能將寄托愛心的財物交給“不值得信任”的紅十字會去打理?

  媒體曾以“歷史最低”字眼和可憐的數字,報道“郭美美事件”後紅十字會社會捐募的窘境,可該部門官員一再掩飾和搪塞。此時此刻,“最重要的是救災”的確不錯,但由此暴露出的“慈善廢墟”也不能繼續聽之任之,堵塞社會救災道路的“絆腳石”必須搬掉,為正在進行的救災行動清障。

  中國紅十字會造就的“慈善廢墟”早就應該清理重建了!“亡羊補牢,猶為未晚。”同時,一定要完善紅十字會官方、民間、個人多重監督的機制,建立捐募資金實時公開收支明細的制度,確保每一筆財物來的明白、去的明白,重塑紅十字會的形象,重建紅十字會應有的公信力和號召力。 

剖析  “滾”占屏幕 倒逼慈善機構轉作風

  面對四川雅安突發的地震災害,對於公益慈善管理機構來說,積極組織救援當然是第一要務,但與此同時,面對“‘滾’占屏幕”的尷尬現實,作為中國紅十字會來說,既應當感到羞恥,更應當切實轉變作風。按理說,公益慈善管理機構應當腳踏實地、認真負責地當好愛心與善舉的“傳遞者”,從而把公眾的愛心款物捐贈到需要幫扶的人們手中。然而,讓公眾深感痛心的是,近年來,一些公益慈善管理部門頻繁曝出各種醜聞……

  無論是拿著公眾捐贈的愛心款項奢華消費,還是一些愛心物資長期被閑置等以及在社會引發強烈反響的“郭美美事件”等,都極大程度地挫傷了公眾的善心。試想,當公眾的愛心款項被少數人用於奢華消費時,又有多少公眾肯於心甘情願地通過公益慈善組織來奉獻愛心呢?另外,這些年來,關於公益慈善信息公開透明運行的呼聲一直未曾停歇,可是,即便如此,仍有一些公益慈善機構無法給公眾一本“明白賬”。

  我們清楚,尊老愛幼、敬老愛老、樂於助人等,都可謂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是,近年來,我們時常能夠看到一些關於老年朋友在街頭摔倒路人“袖手旁觀”的消息,也總是能夠看到有的小偷在公交車上等公共場所為非所歹的新聞,難道是公眾的公德心缺失了嗎?我想未必,只是,當公眾好心好意去攙起倒地的老人時,卻遭到對方的訛詐,這樣一來,勢必會極大地挫傷公眾行善的熱情與積極性。

  試想,當見義勇為者為救助他人而不幸負傷,而獲得救助者連一聲起碼的謝謝都不說便揚長而去,那麼,怎能不讓見義勇為者感到寒心呢?如此情形,也難免會挫傷公眾行善的熱情。作為公益慈善管理機構來說,本應當不折不扣地傳遞好愛心的“接力棒”,真正把公眾的愛心款項用到需要救助的地方,真正為那些需要幫扶的人們送上雪中送炭般的關懷。可是,當公眾的愛心款項無法真正實現陽光透明運行,在其背後難免會存在這樣那樣的黑幕,而這也必然會讓公眾的行善熱情降低……

評判  正視民意訴求 才能贏得信任

  很難去責備公眾齊聲喊“滾”的表達方式,然而,也很難在進入“雅安時間”的此時此刻去責備紅十字會。面對災難,紅十字會不按照職責發布賑災信息,難道要緘默不語嗎?那豈非更加為人不齒?面對滿屏喊“滾”,紅十字會“埋頭苦幹”的回應,既有些無可奈何,也不乏自知自明和對網友吐槽的理解,但總的姿態終歸是積極的。前車之鑒,相信對紅十字會今後的行動總會有警示作用,我們不輕易原諒紅十字會曾經的過失,但更要看其今後的行動。

  事實上,在一系列問題被曝光後,紅十字會也不乏砥礪自新、積極變革的努力,如建立紅十字會信息平台,方便愛心人士網上查詢;成立社會監督委員會,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等等。我們還應看到,紅十字會畢竟擁有光榮的傳統、成熟的經驗、大批專業工作人員,而民間慈善機構在資源調配和組織協調上終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最為理想的慈善格局,應是公立慈善機構和民間慈善機構形成合力、互為補充。

  民間慈善機構的一呼百應,對於紅十字會而言,既是壓力,更是動力。這說明愛心從不稀缺,但如何匯聚愛心,讓愛心發揮作用、產生力量,還需要紅十字會付出更多努力。

  災難當前,紅十字會需要“埋頭苦幹”,更需正視民意訴求,通過進一步公開透明,主動接受監督,重新贏得公眾信任。對於公眾而言,也應放下固定成見,再給紅十字會一次機會,畢竟面對災難,我們更需同心協力,而不是在聒噪喧嘩中內耗添堵。(時間:4月23日 來源:北京晨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