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災難中的紅會公信力救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23 11:52:10  


4月22日,慈善家李春平向災區捐款600萬元。
  發生在四川蘆山的地震,牽動著每一個國人的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我們民族血液裡的東西。慈善,是這場災難裡不會缺席的話題。

  五年前汶川地震期間所奔湧的慈善力量讓人印象深刻,這力量大到讓人們對自己的國家和國民倍感親切,一如那句名言:總有一種力量讓你淚流滿面。五年之後,雖然蘆山地震的破壞程度遠小於汶川地震,但慈善依然在第一時間站了出來,依然是“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的感動。

  慈善是如此廣泛地跟我們所有人都產生聯繫,慈善機構也就毫不意外地被放在聚光燈和顯微鏡下,一舉一動都要使人們信服。遺憾的是,一向沒有危機感,也缺乏透明度的中國式慈善機構,比如紅十字會,因一連串的醜聞而讓自身的公信力大打折扣,一直到蘆山地震時也沒有恢復。甚至在“抗災第一”這樣的大共識下,紅會不僅募捐數目較少,不如壹基金這樣一個新興的慈善機構,還在微博上繼續被“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所審視、所惡搞。因此也就有了紅會領導赴災區被懷疑是作秀,也就有了向台灣紅十字會收500萬“過路費”的以訛傳訛。總之,即使是在筆者這樣一個曾狠狠批評過紅會的人看來,輿論當前對於紅會有那麼一點刻薄。

  沒有無緣無故的刻薄。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身陷信任危機的紅會所能做的,只能是老老實實地將慈善做下去,用自己專業的力量和渠道,將捐贈的資金與物資送到最需要的受災群眾手裡,並且做到每一筆捐贈的使用都公開透明。紅會長久以來的官僚衙門習氣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就可以改變的,但僅僅就蘆山地震期間而言,紅會應該在專業方面體現出自己的存在感。每個聖徒都有過去,每個罪人也都有未來。公信力垮塌是分分秒秒的事情,而公信力的重建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在某個時間、某個事情上做得格外賣力、格外用心,即使仍有這樣那樣的微辭,也會是一個公信力提速的機會。再激烈的批評,公眾也是希望紅十字會可以變得更好,而不是棄之不用,另起爐灶。這不,一位此前激烈批評紅會的人士恰是通過紅會副會長的幫助將物資送到了目的地,只要都是心向慈善,何必有什麼門戶之見呢?

  同樣,慈善也需要更多地面向主體,無論是遭逢地震這樣的大災,還是在平常日子裡的募捐,都不要刻意營造出一個壟斷部門,規定慈善的捐款和物資都只能經由某某部門或臨時機構代為轉送和調撥。這樣做其實並不是所謂效率的體現,而是在阻礙慈善力量的做大,同時也是讓慈善壟斷者動輒就要面對公信力的考問。歷史上有“管仲陷阱”一說,核心就是“利出一孔”:動用國家權力,規定只有一個獲利的孔道和途徑。慈善如果能夠避免“一孔”,力量將比我們想象得更強,也更讓人感動。(時間:4月23日 來源:北京商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