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毒生姜”現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08 11:26:49  


  據媒體報道,在山東濰坊地區農村,長期存在著違規使用劇毒農藥“神農丹”種植生姜現象。資料顯示,“神農丹”主要成分是一種叫“涕滅威”的劇毒農藥,只需50毫克就可致一個50公斤重的人死亡。2010年安徽省靈璧縣曾出現過13人急性中毒事件,中毒原因就是他們食用的黃瓜曾用過“神農丹”作為農藥。

  山東姜農雖能免受“毒生姜”的毒害,卻很可能會成為其他有毒問題食品的受害者。只要一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批評者們都習慣於將問題歸咎於“體制”,比如監管乏力、安全標準缺陷等。這種幾乎“一邊倒”的批評,有失公允。當然,這種說法有道理,但這種現象的是非善惡,有那麼複雜嗎?古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就已經說得明明白白了嗎?

  其實每個人都是“體制”的一部分,食品安全問題歸根結底也是“人”的問題。違規使用致癌添加劑的是人,超量使用違禁劇毒農藥的是人,為改善“賣相”而使用各種有毒工藝的也是人……為利益最大化而“不擇手段”、罔顧他人的健康和生命,這正是“人”出現問題的惡果。

  任何初衷良好的制度和規則,最終還是要落實到每個人的共同堅守上來,如果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個體的力量,一切的“體制”和制度的建設都將無從體現。正因如此,要想改善食品安全現狀,固然需要嚴苛的監管和嚴格的安全標準,但也不可忽視重建社會底線的力量。

  畢竟,任何制度起初都不可能是盡善盡美,只有依靠人心和人性的不斷磨合,才能讓社會底線回歸到正常水平,才能托起良善社會的希望。

  解鈴還需系鈴人。在正常社會的食品安全鏈條中,每個人都不是看客,而應是一個積極的角色扮演者。

  保衛我們的餐桌,說到底還是要靠每一個利益相關者都能夠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食品生產者要捍衛安全底線,銷售者要恪守誠信經營的原則,監管者要認清自己肩負的責任,而消費者也要在監督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時間:5月7日 來源:廣州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