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對韓春雨實驗 應啓動學術調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0-14 11:50:31


韓春雨接受《成都商報》專訪(圖片來源:《成都商報》)
  最近,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魏文勝、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王皓毅等13名科學家公開了他們“重複”韓春雨實驗方法的結果:“陰性的”、“不工作”等等。他們認為,由於韓春雨的實驗至今未能“重複”,其實驗方法令人懷疑,希望韓春雨能公開所有原始數據,韓春雨所在河北科技大學及其他相關單位(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啓動學術調查。

  此前,針對很多科學家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的問題,媒體已有連續報道。這次13名科學家站出來,和此前媒體報道的目的一樣,都是希望推動對此事的學術調查。只有韓春雨所在的大學——河北科技大學,針對輿論的爭議與質疑,啓動獨立的學術調查,才能有權威的學術認定。而如果韓所在大學不啓動學術調查,這需要中國科協、河北省科協等學術機構出面,組織獨立的調查委員會進行調查,給公衆一個權威的回應。

  目前,由於大面積無法重複實驗,輿論對韓春雨十分不利。有一些網友,就直接把“造假”的帽子扣在韓春雨身上。這是缺乏科學態度的,而這也是河北科技大學遲遲不啓動調查,必然出現的問題。一項新技術,在公布之後,其他學術機構不能重複實驗,其實有多種可能,既可能是技術不成熟,研究者誤以為自己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但實踐檢驗效果不理想;也有可能是研究者弄虛作假,為發表頂級期刊論文,偽造實驗數據。

  韓春雨發明的新技術,究竟能否被重複實驗?如果不能重複實驗,究竟是科研失敗,還是科研造假?是學術研究水平問題,還是學術不端問題?這是需要學術共同體有獨立的調查,給出一個說法的。如果沒有學術調查,就會讓韓本人以及其所在的大學,背上造假嫌疑人以及造假幫凶的身份。其間的道理很簡單,對於學術爭議,沒有必要采取回避的態度,如果調查表明,關於新技術的研究并不成功,那這對科學家來說,會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但這沒有什麼了不起,很多偉大的科學技術新發明,都是經過無數次失敗才獲得的,只要有研究的基礎,假以時日,科學家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獲得有價值的研究突破。只有一種情況,研究者本人和所在機構是極力反對學術調查的,即經不起學術調查,存在很大的弄虛作假成分,擔心調查會影響既得的科研利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