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六安市裕安區政府網站發布的一條公示信息引發熱議,該公示顯示,一名合肥人在六安市裕安區同一個小區購買了44套房子。按照當地的補貼政策,該房主共獲得約80萬元補貼。目前,上述公示信息已被删除。記者20日就此事聯系到六安市裕安區房地產管理局,一工作人員稱該房主票據手續齊全,并未違規。針對此事相關部門已專門開會研究處理。
冬日裡的冷,擋不住炒房的熱;再嚴重的霧霾,也擋不住一些爆炸性新聞的竄出。購44套房的消息,讓人看到了這個世界中不差錢的人仍然能够在房地產市場之中一擲千金,更讓人看到了房價依然堅挺的信心——炒房現象仍然存在,在銷售量的拉動下,價格出現回落或穩定無異於痴人說夢。
更讓人感覺吊詭與不解的是,這位買了44套房的合肥人,竟然還得到了巨額政府補貼。每套房子差不多2萬元,全部算下來,高達80萬元。這樣的事實,進一步否定了一些常理性的概念:一是稅收是平衡貧富差距的杠杆,而現在是納稅人的錢進入到了有錢人的腰包,并且,會讓有錢的更加有錢,助推他們炒房,助推他們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動力仍然澎湃有力;二是對購房者進行財政補貼的政策,存在明顯的設計漏洞,更容易會被一些既有錢又有閑還有知識的人找到漏洞并成功合法套現。這怎能不讓人懷疑,政策以及漏洞,就是專為富人設計的,而政策的公共性,又體現在哪裡?
對購房者進行補貼,本就是一項功利十足的臨時政策。這種政策,旨在促進房地產市場的繁榮,然後引導樓價上升,完全不顧及大部分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這樣的政策與一輪又一輪的限購政策放在一起,就會讓人感覺錯愕感十足,任誰也不清楚地方政府到底是用來刺激樓市的還是來控制房價的。至於這樣的政策中出現的漏洞,無論是權力故意閃出的漏洞,還是無意為之的結果,即便已經無法推定,可單單就效果來看,公衆只能進行惡意的揣測。
地方政府對於樓市,今天大張旗鼓地進行刺激,明天又迫於輿論壓力進行限購,本身就說明了權力在價值上的分裂。迫於土地財政的現實,地方政府需要支持房地產的繁榮;然而,這又與民生問題相背而行。地方政府的現實需求,與老百姓關於購房的民生需求,本身就是矛盾的,也是無解的。於是,關於樓市,我們總能看到一些荒誕不經的故事出現。
房子的用途到底是什麼?在最近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這個問題已經得到明確回答———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抑制房地產泡沫,防止大起大落。可以肯定的是,購44套房拿80萬補貼,即便是符合地方政策,也不符合中央精神,更不符合公衆訴求。(來源:新文化報 作者:王傳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