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9日,廊坊市大城縣南趙扶鎮,津保路以北約八九百米處,一個巨大的污水坑中,水體呈現紅褐色。 新京報記者 尹亞飛 攝 |
4月19日以來,河北廊坊市大城縣的多位官員因“污水滲坑”事件被問責。
這源於民間環保組織“兩江環保”在早些時候一次“十分偶然”的發現以及網絡曝光。
在大城縣,這兩個滲坑并不是“秘密”。
按照大城縣政府的說法,從2014年起,縣裡就組織相關單位分別對兩處滲坑污染水體進行治理,但治理工作一直未完成。主要原因是水質出現反彈,沒有達到預期治理效果。
在治理過程中,南趙扶鎮政府還將一家參與治理的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解除兩者簽訂的合同,并索賠相關經濟損失。
盡管鎮政府最終勝訴,但滲坑治理工作卻停滯下來。
滲坑周邊曾聚集多家化工企業
2015年夏天,南趙扶鎮南趙扶村村民徐軍、孫振、孫樺等人拿著3瓶水樣,前往大城縣環保局舉報村裡的白馬河污染和污水滲坑問題。
3瓶水樣分別取自白馬河、化肥廠滲坑和磚廠滲坑。
這兩個滲坑正是近期被“兩江環保”曝光的“超級工業污水滲坑”,一個17萬平方米、一個3萬平方米。
當地多名村民介紹,這些大坑開挖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北面近17萬平方米的大坑(即磚廠坑)是村民集資修建磚廠時取土而形成,南側靠近村子的大坑(即化肥廠坑)是因村民取土墊宅基地形成。
年過七旬的村民孫進說,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村北的磚廠剛剛建立,周邊的土地下挖兩三米,就會有地下水湧出。沒有污染前,兩個大坑水質較好,冬天,露出冰面的蘆葦就有一人多高。周邊的玉米地也都用坑中的水來澆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