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煎餅餜子能有個什麼標准
http://www.CRNTT.com   2018-03-21 15:53:24


  《舌尖上的中國3》播出之後,片中所拍攝的天津煎餅餜子受到熱捧。天津市餐飲行業協會趁熱打鐵,成立“煎餅餜子分會”,表示將制定團體標准,讓更多的從業者有標可依,按標作業。

  煎餅餜子確實是近年的“網紅”與現象級小吃,相關的致富神話與勵志故事層出不窮,從南到北,還漂洋過海,名震世界。諸如北京地鐵煎餅攤大媽,面對顧客的疑問充滿豪氣與不屑:“我月入三萬,還能少你一個雞蛋?”90後女生在紐約開了家風味煎餅餜子店,日均收入超過2000美元,還准備拍成網絡劇。本報也報道過武昌南湖一位“煎餅姐”,靠煎餅攤為夫治病抵抗厄運的堅強故事。

  煎餅餜子的光環,又非橫空出世,平地而起,背後一直是無數小吃攤主的默默努力。據統計,目前在天津就有2000家以上的煎餅餜子攤,一年的總產值不低於5個億。小吃成了產業,就有了商機。對攤主來說,有做大做強的機會,對餐飲行業協會來說,又可開個分號。中國人講究師出有名,“煎餅餜子分會”的成立,就有理由。據稱,“天津煎餅餜子的行業現狀是比較亂的。標准不統一,很多制作方法也不正宗。怎麼做煎餅餜子的都有,加的配料五花八門。第二個問題就是衛生標准參差不齊。再有就是價錢也不統一,市面上有賣四五元的,也有十幾元的,甚至有加海參賣到七十多元的。”

  除了衛生標准可以拿來說事,其他的,依我愚見,純是煎餅餜裡挑骨頭,有找刺之嫌啊。煎餅餜子本是民間小吃,怎麼做,加什麼料,據此售出什麼樣的價格,本是市場行為,只要不是坑蒙宰客,欺行霸市,隨攤主怎麼折騰都行。加雞蛋,加香腸,加海參,只要能賣出去,就是對的,市場是惟一的檢驗標准,正不正宗,食客說了算,不勞他人操什麼心。要知道,加的料多了,就有了煎餅餜子的各種風味,才有了市場上的百花齊放。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如何加料,加什麼料,隨行就市便是,怎麼還要個標准,統一配方?“煎餅餜子分會”的成立,相信有它的必要,因為2017年,天津“煎餅餜子”入選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弘揚品牌,傳承技藝,當然沒錯,只是想起以前的“饅頭辦”“西瓜辦”之類,徒增經營者的煩惱。這煎餅餜子協會,還望別跟煎餅亂加料一樣,加得變了味,變成了一個新的收費機構。(來源:楚天都市報 評論員:徐漢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