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後“雙減”時代,如何“依法帶娃”
http://www.CRNTT.com   2022-01-07 17:43:39


 
  隨著《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頒布,陳女士疑惑:“難道這個學校教育的責任就要轉嫁在家長身上了嗎?”

  網上的不少家長都和陳女士有同樣的擔憂,但是認真研讀《家庭教育促進法》就會發現,第二條十分明確:“本法所稱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為促進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長,對其實施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育、引導和影響。”

  有專家對此作出了解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台,強調了孩子“道德品質培養應該是第一位的”。家庭教育更多承擔的是孩子習慣養成和人格養成,而且父母對於孩子這方面的教育,都是身體力行的教育。父母的言談舉止,都是對孩子潛移默化的教育。

  一個滿嘴臟話的家長,無法教育出一個溫文爾雅的孩子;一個善於說謊、推卸責任的家長,給孩子的人生指導也是“不說真話,不負責任”;而一個脾氣暴躁的家長,大概率也會毆打恐嚇孩子,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從而影響健康性格的形成。

  學校教育是不可避免的學科類教育,學校教育不應該轉移到家庭教育上,老師應該批閱的作業,不能讓家長批改,將學校教育的工作轉移到家庭。但是習慣、人格的養成,也是學校教育不可替代的,需要父母投入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孩子身上。究竟如何進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促進法》也提供了一些方法,比如:親自養育,加強親子陪伴、相機而教、寓教於日常生活之中;尊重差異、根據年齡和個性特點進行科學引導等。

  其實早在《家庭教育促進法》一審分組審議時,就有委員提議,一定要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者的定位梳理清楚。林建華委員就表示:“家庭教育法在一定程度上跟學校教育的內容和要求差不多,這樣的話是很難發揮作用的。不能每個孩子家長都對學生的知識、藝術欣賞等方面提出過高要求,最重要、最核心的還是要把基本道德品行管好,所以應該進一步梳理清楚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經過不斷細化,這才有了最後第二條裡關於家庭教育的概念條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