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晚報:如果馬英九能想像自己是農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10 16:15:45  


  中評社台北2月10日電/馬英九昨天親上火線,首次向全民報告兩岸經濟協議(ECFA)進程。馬英九有備而來,但輿論反應並不熱烈,就算評論“口才不錯”,似乎也非強力讚美之意;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更批評只是“把過去文宣做總整理”。反對黨的立場一定失之嚴苛,但就算以平民百姓的需求而言,“‘總統’報告”如果真落得“講道理沒人理”的局面,可能要檢討一下與民溝通的技巧。

  聯合晚報社論指出,算算時日,馬英九的任期馬上就要進入“期中”了,但執政黨的聲勢未能有太大起色。這其中部分或可以歸咎於大環境,但關於政策溝通不足這點,馬團隊已受過不少教訓,卻似乎進步有限。就以兩岸經濟協議來說,迄今為止,還是有高比例的民眾搞不清楚ECFA到底是什麼。就算把它叫做“ㄟ擱發”,很多人,尤其是可能受其負面衝擊的農民勞工階級,還是“有聽沒有懂”。一個預計在今年就要簽署的兩岸最重要協議,一個馬英九可能列為他任內最大政績的政策,如果民眾搞不懂究竟,且反對黨能用來作為炒熱選舉話題的箭靶,則問題癥結難道全要怪人民缺乏知識?

  這種情況,馬政府好像直到最近才恍然大悟,才開始努力將ECFA正名為“兩岸經濟協議”,也才開始向相關部會下達“全面宣傳溝通”指令。這種遲來的警覺當然是必要的。問題是,老百姓聽完了馬英九報告”,多少人敢說已經弄懂得什麼是“兩岸經濟協議”了?馬博士口若懸河,但“告知”的多,“解釋”的少。就以“減免關稅”而言,多數人擔心的是更多的大陸貨更加廉價地大舉入台,但馬英九宣示的是“台灣賣到大陸東西較多,所以對台灣較有利”的部分,聽在傳統民生產業和一般消費者耳朵裡,完全沒有達到解惑的效果。有人評論,馬英九的報告像是說給知識分子聽的,也難怪令人擔心距離庶民更遠。

  馬英九要向全民報告,就要用全民的“語言”。甚至於,如果馬英九能想像自己是農民,從農民的角度構思如何把ECFA講清楚,才能事半功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