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北京正在嘗試調整其兩岸政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09 13:47:16  


  中評社台北6月9日電/聯合報今天的社論說,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在《中國評論》六月號發表文章指出,台大張亞中教授提出的“兩岸統合”,不失為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的重要途徑之一。這是繼《中國評論》五月號刊出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所撰〈創條件解“中華民國”難題〉的文章後,大陸方面對破解兩岸政治僵局,又一更具官方色彩的指標性論述。

  社論說,張亞中教授“統合論”的主要觀點是:“兩岸有三個主體”,一個是“中華民國”,一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另一個是“整個中國(第三主體)”。台灣是“整個中國”的一部分,大陸也是“整個中國”的一部分。張亞中解釋,這不是“兩國論”,而是在“一中統合”的終局目標下,尊重當前兩岸現實的一國兩體的運作設計。

  “統合論”是張亞中等人倡議多年的理論,甚至陳水扁於二○○○年除夕談話也呼應指出,“從兩岸經貿與文化統合開始著手”,進而共同尋求“政治統合的新架構”。

  社論說,章念馳呼籲面對“中華民國”,張銘清回應“統合論”,顯示北京正在嘗試調整其兩岸政策。主要的方向是:一、似乎已經接受“一個中國(整個中國)”是超越“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三主體或第三概念。二、顯然已經認知,在張銘清所說的“尊重歷史/尊重現實/以人為本”的前提下,“中華民國”是北京必須面對的課題。

  社論說,本報在今年元旦發表〈元旦六論〉系列社論時,張亞中教授等曾提出不同見解。我們當時即指出,兩方的觀點並無絕對的歧異。最大的交集有二:一、皆是“泛屋頂理論”,將“一個中國(整個中國)”定位為第三主體或第三概念。二、亦皆是“泛杯子理論”(台灣是水,“中華民國”是杯子;杯在水在,杯破水覆)。我們認為,若要維持兩岸“和平發展”的進程,以上兩點是主要支柱,非此不成。

  其實,十餘年來,北京方面也一直有此類思考,只是進進退退,迄無突破。例如:一九九七年,海協會長汪道涵即指出,“一個中國不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等於“中華民國”,而是兩岸同胞共同締造統一的中國”,並提出“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的概念。再如,一九九八年,上海國際關係學會會長陳啟懋又指出,北京希望台灣回到“一個中國”的政策,就是回歸到台灣“憲法”及國統綱領中的“一個中國”。又如,二○○○年五月,陳水扁當選“中華民國總統”,北京智囊辛旗再度指出,希望見到台灣新的領導人能夠回到“在“中華民國”“憲法”及國統綱領定義下的一個中國”。尤其,近來,大陸方面更透過不同管道,包括張銘清此次,屢屢強調胡錦濤所說:“大陸和台灣雖尚未統一……這(並)沒有改變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我們認為,這些論述皆必須以“泛屋頂理論”及“泛杯子理論”為支柱,非此不成。

  社論稱,我們曾經指出,北京當局應當從“中華民國消滅”的“舊版一個中國”;改版到“中華民國存在”的“新版一個中國”。在各種兩岸解決方案中,有些強調“目的”,有些強調“過程”;我們認為,“屋頂理論”不失為“目的方案”,但更重要的是須以“杯子理論”為“過程方案”。沒有“杯子理論”,就不會有“屋頂理論”。

  社論說,若要體現“杯子理論”,北京當局能為應為之事很多。行遠自邇,登高自卑,北京何妨先從幾件“小事”做起;小至將新聞報導中“立法委員”、“總統”的引號取消,再至大陸訪台賓客不避忌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及政府官銜,再至不阻撓台灣與他國簽FTA……。如果連這些“小事”都做不到,遑論其他?

  社論又說,值此省思時刻,何妨回味本報曾經提出的“新新三句”:“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一部分的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不容分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