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成為聖人:訪美國著名漢學家安靖如教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20 00:04:47  


 
  安靖如:餘英時先生是我本科階段的老師,他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在談到韋伯思想時,談了儒家尤其是明清時期的儒家與商人比較融洽的關係。在談到儒家思想對商人的看法時,我們一開始可能會想到孟子與梁惠王的對話,當梁惠王問孟子應該如何去“利”國家時,孟子馬上回答說,不要講利,要講仁義。但是,我們不能說孟子的回答代表了儒家對利益完整的看法。儒家不是要我們反對欲望,而更是強調一種平衡,因為我們不僅有物質欲望,還有精神欲望、社會欲望,比如我們有惻隱之心,這種感情也很重要,物質欲望不是全部。所以我認為儒學早就感覺到這一點,孟子也不是強調全部犧牲自己利益這一思想,而更是在強調一種平衡。正如朱熹說的“理”,強調天下萬物為一體。

  記者:有學者指出,中國的儒釋道的基本特點是以內在超越為特征,如佛教的“一念覺即佛,一念迷即眾”,道教的“心齋坐忘”;而西方哲學是外在超越型的哲學,從柏拉圖開始,認為內在世界和外在世界是兩個世界,要靠外力才可以超越。您如何評價這種觀點?

  安靖如:一些當代新儒用“內在超越”這個概念,我認為這種想法是對的。簡單來講,內在超越是我們感覺到的任何事物(不管很抽象或者很具體的),我們與它們都存在內在聯繫,而不只是一種形而上的聯繫。我們發現自己與天下存在的這種關係,這就是內在超越。這種想法在先秦還不那麼強烈。到了宋明,由於受到佛教的影響,宋明理學和現代新儒有著很強的內在超越的思想。有些學者辯論,宋明理學“天人合一”的觀念,與先秦所指的“天人合一”是否是一個概念,對此眾說不一,我認為不同階段的“天人合一”都很重要。

  聖境:刺激學人及百姓的反思

  記者:您最近新出了一本專著,《聖境:宋明理學的現代意義》。您能給我們介紹一下該書的內容嗎,您認為本書的最大價值體現在哪裡?

  安靖如:本書有兩個目的:分析了宋明理學傳統的本質含義及在新時代的重要性。換句話說,我將歷史研究與當代的、哲學的角度相結合。歷史層面主要集中在對文本解讀以及朱熹、王陽明關鍵教義的解讀;哲學層面則側重表明了宋明儒學在不同時代的新發展,同時也表達了現代Martha Nussbaum、Michael Slote、Iris Murdoch、Lawrence Blum、Christine Swanton等關注德行倫理學復興的西方哲學家的思維視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