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吳冠中:要做一個有脊梁的中國文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30 00:03:45  


 
  在他看來,真正的藝術家都是苦難中成長的。社會不養詩人、畫家,藝術家沒有吃過苦、沒有感情和心靈波動成長不起來。“我90歲了,我要把想說的話說完,總要有人把真話說出來。”吳冠中說。 

   捐出最精彩作品

  “畫作要靠時間和人民來評判”

  吳冠中的畫作,堪稱中國藝術市場的奇跡,拍賣價格屢創新高。早期畫作《交河故城》被學術界認定為其藝術造詣的里程碑,曾拍賣出4070萬元人民幣的天價,創造了中國在世藝術家全球最高價成交紀錄。自1993年以來,他有2433件作品分別在香港佳士得、蘇富比、中國嘉德、北京保利等拍賣會上亮相,其中已成交的拍品數目達到1496件,總成交金額超過20億元,成交比率為62%。

  對此,吳冠中自己也有著清醒的認識:“所謂的拍賣天價,都是很多收藏者為了盈利、套現,聯合拍賣行、買家一起炒出來的。我的畫作的價值要靠時間和人民來評判。”而且,他曾發下誓言:我“吃的是草,擠的是奶。草,是長在祖國土地上的草,奶也應屬於祖國和人民。”除了給子女選了幾幅畫留作紀念,他將其他畫作悉數捐了出去。

  吳冠中的兒子吳可雨表示,父親“最大的心願和追求是讓大家欣賞其畫作,因此堅持不把最精彩的作品出售,而選擇捐給公立博物館”。

  吳冠中在生活方面儉樸簡單,堪稱苛刻。20世紀五六十年代後海大雜院裡,吳冠中住著兩間平房,房子像火車車廂,一間是孩子們住。另一間是自己和老伴朱碧琴用,還占了半間用木架子放畫,作品《向日葵》、《木槿》等就是在這裡畫的。

  即使今天,他的寓所也不過百平方米,幾年前還是石灰墻、水泥地面,還是孩子把他哄出來做了最簡單的裝修。他有一間自稱袖珍的畫室,大概十幾平方米,後期大部分巨作也都是在這間“蝸居”中創作的。

  1996年全國政協八屆四次會議上,趙士英曾做關於“建議建立吳冠中美術館”的提案,徵求吳冠中的意見時被他否決。他說:“我不修那個廟。歷史是無情的,等人死了以後所有的權力、地位、名氣等光環都沒有了,這個時候藝術作品自身的價值才真正體現出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