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18世紀歐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國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3 00:07:55  


 
  萊布尼茨把他對中國的態度傳給了他的弟子沃爾夫(Christian Wolf,1679-1754),沃爾夫也成了中國迷,發表文章,四處演講。他因此而受到普魯士國王的“絞刑”威脅,從而丟了飯碗。他是德國重要的啟蒙學者之一。他把他的觀點又傳給他的學生康德。但康德這位18世紀德國最偉大的哲學家卻不像他的兩位前輩那樣一味讚美,而是有肯定亦有所否定。

  啟蒙運動中的“中國熱” 

  剛才提到的幾位哲學家都是德國的。現在來看看歐洲另一個大國——法國的態度。

  興起於17世紀下半葉至18世紀上半葉的歐洲啟蒙運動是反對封建貴族的專制主義統治,張揚人文主義精神的思想解放運動。客觀上它為新興資產階級走上歷史舞台作了必要而且有效的輿論準備,直接導致了1789年的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啟蒙運動席捲了歐洲所有主要國家,但他的中心在法國。法國的啟蒙運動以法國“百科全書派”為核心,包括狄德羅(百科全書發起者)、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霍爾巴哈、拉梅特裡、愛爾維修、波維爾、魁奈等一批傑出思想家。他們提出的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至今仍是人類共同價值觀的基礎。他們的關注點涉及各個領域。他們在思想領域的主要矛頭是基督教統治,提倡無神論哲學,主張自然神論。

  大家知道,文藝復興掙脫了神的統治,確立了人的尊嚴。但是那時教會勢力仍很強大,人們是不敢公開提出反對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號的。所以馬克思說,人們只能“戰戰兢兢地請出古代的幽靈”,來為自己壯膽,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現在啟蒙學者們敢於公開這樣做了。他們認為基督教用謊言蒙蔽了世人,掩蓋了世界的真實面貌,把基督教統治的世界美化成世界上最好的世界,最文明的歐洲,因而他們無情抨擊和嘲弄基督教神學的種種謊言,揭露歐洲的所謂文明。

  百科全書學派們當時從傳教士那裡深入了解中國的情況,發現中國恰恰是個屬於自然神論的國度,對中國很快產生“熱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推伏爾泰(Voltaire,1694-1778)。他把中國視為人類社會最好的標本,說是“舉世最優美、最古老、最廣袤、人口最多而且治理最好的國家。”(《哲學辭典》)他用中國的歷法駁斥《聖經》中的上帝創世說。因為《舊約》記載的創世年代是公元前3761年,而中國“整個民族的聚居與繁衍有50個世紀以上。”而且他認為人類文明、科學和技術的發展無不從中國肇始,並且早就遙遙領先。於是他以鄙夷的口吻嘲弄那些以最高文明自詡的基督教徒:當中國已是泱泱大國,而且治理有方的時候,“我們還只是一小撮在阿爾登森林裡流浪的野人哩!”他稱讚中國的歷史記載“幾乎沒有絲毫的虛構和奇談怪論,絕無埃及人和希臘人那種自稱受到神的啟示的上帝的代言人;中國人的歷史一開始就寫得合乎理性。”(“理性”是啟蒙運動的一面旗幟)伏爾泰也高度稱讚中國天文學的成就和神奇,說“世界各民族中,唯有他們的史籍持續不斷地記下了日蝕和星球的交會。我們的天文學家驗證他們的計算後驚奇地發現,幾乎所有的記錄都真實可靠。”伏爾泰把孔子的儒家學說看做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論,認為這種以遵循自然規律為原則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於西方的帶有迷信色彩的“神示宗教”。在伏爾泰看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啻是道德的最高準則,應當成為每個人的座右銘。

  這裡有一段插曲。伏爾泰曾經結識了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二世,一度成為好友,所以被這位大帝接到他的行宮——波茨坦“無憂宮”住了幾個月。在伏爾泰的影響下,腓特烈大帝對中國產生了濃厚興趣,於是在他的“逍遙園”裡,在無憂宮旁邊蓋了一座“中國茶亭”,成為這個皇家園林裡的醒目的一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