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樓夢英文版(楊憲益譯) |
1959年,36歲的霍克斯發表了《楚辭》英文版,同年成為牛津大學中文系教授。在中國同事和紅學家吳世昌的鼓勵下,霍克斯著手準備《紅樓夢》的翻譯工作。在和企鵝出版社接洽後,為了全身心投入到翻譯全本《紅樓夢》這件開創先河的大事中,霍克思辭去了牛津大學中文系主任的教職。為了翻譯中國文化而辭職回家,霍克思應當是國際漢學界中的第一人,當時引起了巨大的震動。
霍克斯的《紅樓夢》英文版,至今在西方世界擁有獨一無二的經典地位,此後西方再未產生新的《紅樓夢》英譯本。在中國,著名翻譯家楊憲益和他的英國夫人戴乃迭合譯了120回本《紅樓夢》,三卷譯本由北京外文出版社於1978-1979年出版,是至今為止唯一一部中國人翻譯的全譯本,譯文流暢、準確,深受英語世界讀者的歡迎。
象牙塔裡的《紅樓夢》不是泡杯下午茶就能讀進去的
與中國圖書市場上外國文學經典著作魅力不減相比,目前,英國每年只有3%的出版物種類是翻譯類圖書,中文圖書的英譯本就更少。據企鵝出版集團人士的介紹,在英國圖書市場上為數不多的中國圖書中,霍克思翻譯成英文本的《紅樓夢》還是比較受歡迎的,每年在英國可以賣出幾千册。但是,這本東方文學巨著在英國的讀者群依然很小,很大程度上局限於象牙塔內,讀者多是對中國文化有特殊情感和機緣的特定人群,很難說它已為英國大眾所閱讀和喜愛,有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就是所謂吃中國文化飯的漢學家,也不能說都對《紅樓夢》心領神會。例如,1842年英國漢學家卡爾.居茨拉夫發表了題為《紅樓夢或〈夢在紅樓〉》的文章,在他的筆下,“《紅樓夢》不過是一部婦女閨閣瑣事雜錄,情節毫無興味可言,叙述又冗長,令人生厭。”
不難理解,《紅樓夢》凝聚著濃厚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內涵深刻豐富,就是中國人如不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也是難以讀得下去,更遑論西方人。自《紅樓夢》傳入英國170多年來,英國漢學家寫出了數十篇介紹和評論《紅樓夢》的論著,出版了包括霍克思全譯本在內的多個譯本,已屬難能可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