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美國對人民幣匯率的指控漏洞百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30 00:15:12  


 
  美國對人民幣匯率提出的國際貿易法指控的法律依據,是WTO的《反補貼協定》和《反傾銷協定》。根據這兩項協定,WTO各成員方可以對補貼或傾銷這些不公平貿易行為實施反補貼和反傾銷。美國國會多項法案提出,人民幣匯率低估構成了對中國出口產品的補貼或造成中國產品對美出口的傾銷,要求採取單邊的或多邊貿易措施,通過國際或國內的渠道,尤其是以反補貼或反傾銷的辦法解決人民幣匯率問題。

  美國對人民幣匯率指控上的變化

  值得關注的一個現象是,美國政府和國會雖然在要求人民幣匯率升值上是一致的,但對於如何達到這一目標卻存在分歧。美國政府力主通過對話和磋商的方式推動人民幣匯率升值,認為對話比採取強硬的法律行動更能夠取得成效,所以,美國政府十分重視通過中美戰略對話等形式對人民幣匯率施壓。相比而言,美國國會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存在一股強硬勢力,強調通過強硬的立法和法律行動來解決人民幣匯率問題。美國政府和美國國會在施壓人民幣升值的方式上存在的分歧,特別是美國國會對美國財政部屢次拒絕認定人民幣匯率存在操縱的不滿和沮喪,促使美國國會對人民幣匯率的指控出現了一些變化。最初,美國國會有關人民幣匯率的法案主要依據的是《IMF協定》和美國國內法上的匯率操縱。在美國財政部屢次沒有將中國認定為匯率操縱國的情況下,美國國會急於解決人民幣匯率問題,轉而提出並倚重對人民幣匯率的其他指控。概括起來,美國對人民幣匯率指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從匯率操縱到匯率偏差

  根據美國的法律,美國財政部須每半年向國會提交一份《國際經濟與匯率政策報告》。近年來,財政部以構成匯率操縱所需具備的目的要素難以認定為由,拒絕認定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由此導致美國國會後來的法案轉向不需要目的要素的匯率偏差,這一變化的目的就在於撇開確定匯率操縱所難以認定的目的要素。以《2009年公平貿易貨幣改革法案》為例,其依據就是匯率偏差,強調外國政府在外匯市場從事長期、大規模的干預,導致其貨幣在18個月裡平均低估或高估5%以上,就構成嚴重的匯率偏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