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瞭望》:六十年前朝鮮局勢之誤判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03 00:44:29  


 
  隨著美軍越過三八線,越來越多的情報顯示出中國出兵的跡象,從10月14日開始,美軍遠東司令部情報部門再次把中國出兵援朝的情報提升到最優先評估的位置,但這只是為了向杜魯門總統明示中國不會出兵的論調,並沒有改變麥克阿瑟中國不會出兵的看法。威洛比給政府提供的情報只是印證麥克阿瑟的判斷而已。

  當杜魯門總統希望從麥克阿瑟那裡得到“第一手的情報和判斷”,從而搞清楚中國是否會真的“要在朝鮮進行干涉”時,雙方於10月15日在太平洋上的威克島舉行了見面會。在會談中,麥克阿瑟十分自負地向杜魯門保證,中國干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至此,美軍情報部門基本喪失了情報判斷的功能,他們的工作只是在裁剪情報,為麥克阿瑟的判斷提供證據,以保證麥克阿瑟的軍隊抵達鴨綠江,結束其宣稱的聖誕節攻勢。這在美軍中開啟了一個非常不好的先例。它進一步麻痹了戰場指揮官的判斷,沒有履行情報部門的職能。

  但是,這樣的故事並沒有因朝鮮戰爭的結束而停止。起初,是軍方在玩情報的遊戲,部分軍官為了某種意圖刻意操縱呈送給處於決策地位的高級軍官和政府部門的情報。此後,則是高級文官操縱軍事情報。為了實現國內的政治目標,政府會憑極端有限的事實和徹底錯誤的情報去制定重大的外交決策,卻根本不去考慮其後果。

  歷史總會驚人的相似。

  1965年,約翰遜政府通過歪曲事實,誇大越南對美國的威脅,操縱媒體和民意,宣揚美國出兵越南的合理性,卻蓄意淡化情報所顯示出的捲入越南戰爭的危險性,從而使美國陷入了一場毫無希望、最終慘敗的局部戰爭。

  2003年,小布什高估了蘇聯解體對中東的影響,忽視了當地人基於民族意識和宗教信仰所帶來的可能的反抗,垂涎於中東的戰略地位和伊拉克豐富的石油資源,為了推翻薩達姆政權,不惜誤導媒體,操縱國會和欺騙公眾。用嚴重有誤並經肆意裁剪的情報,把美軍送到伊拉克的中心地帶,飽受連續不斷的自殺性襲擊,造成災難性後果。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美國外交戰略的一個顯著特點: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以及對軍事力量的迷戀。其背後則是實用主義主導下對國家利益不擇手段的追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