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深圳凱達妹:第一批農民工的縮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2 15:56:34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正在工作的凱達妹。
  樣本意義

  1984- 1988年,內地農民工主要是進入鄉鎮企業和小城鎮,以“離鄉不離土”為特征,但廣東的情況有所不同,1984年鄧小平第一次南巡後,深圳作為最早開放的地區成為打工者包括農民的淘金地。

  蛇口凱達玩具廠就是在此背景下最早引進農民工的外資企業,而凱達妹的變遷則代表了上世紀80年代第一批農民工進城的路徑:勞動力輸出,從以城鎮待業青年為主轉變為以農民工為主,從有組織轉變為無組織,從被動轉變為主動。

  1984-1988年,是深圳蛇口的黃金年代,也是凱達的鼎盛時期,那個時期的農民工的收入水平為歷史最高,那是凱達妹最好的歲月,也是農民工最好的歲月。

  在外經商多年的陳美信依然記得,27年前他在深圳做搬運工一天賺30元的消息傳進村裡時,引起了怎樣的震驚與轟動。那是1984年的春節過後,他跟隨哥哥去了深圳打工,其後在他老家汕尾陸豐市城東鎮高美村,大家都奔走相告:深圳真好賺錢!當時,這個號稱“漁米之鄉”的村莊,10元面額的鈔票數不出幾張。

  消息傳到同村陳雪亮的母親耳朵裡,她經過一夜不眠的思想鬥爭,決定把16歲的長子陳雪亮送到深圳打工以改善生活。這個7口之家雖然靠勞動也能吃上飯,但實在是沒有一點餘財可花。

  “媽媽,你是要錢還是要我的命?”到深圳蛇口一個月後,陳雪亮在家信中寫道:深圳是個好地方,但沒有城市戶口的農民,只能幹別人不想做的苦力活。

  陳媽媽讀完信失眠了。她匆匆趕到深圳,看到不及一車磚高的兒子艱難地拉著車,意識到這確實難為尚未完全成年的孩子。她當即決定找老鄉幫忙換個工作,她問道:雪亮,你想找什麼樣的工作?陳雪亮用手指了指工地不遠處一處簇新的廠房說:凱達廠!

  凱達廠是香港獨資玩具廠,1982年開工,是深圳最早的外商獨資企業之一,當年工人達到2000人,占了蛇口工業區的“半壁江山”,工資最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