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我國博物館館長實行任命制 專業素養引關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26 09:42:36  


 
  博物館應實現與社會的共振

  博物館不應該是政府衙門,也不是堆積文物的倉庫,更不是只作研究的學術單位或者替人家鑒寶的中介,它是現代意義的公共文化機構,公開透明應該成為一種常態。

  國家文物局剛剛公布了一份對於83家一級博物館的評估報告,在所有的得分中,博物館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向社會溝通這一項的得分最少,一些博物館的網站建設很陳舊,更新速度很慢,更不用說建立博客或者微博這樣的新溝通渠道。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宋向光說,故宮的十重門其實應該分別對待。博物館總會發生一些不想、不該發生的事,但一些事情出來了並不可怕,關鍵是怎樣解決。比如2004年11月,大英博物館的一批中國文物不翼而飛。博物館方面主動聯繫媒體公開消息,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居然答不出究竟丟了多少件文物。但英國民間並沒有大量的對大英博物館的責罵之聲,大家責怪的是偷竊者,在他們看來博物館就是自己家的,丟了東西大家一起找就可以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研究員唐際根,既是安陽考古隊的隊長,也是中國文字博物館副館長和安陽殷墟博物館副館長,他覺得雖然文博專業的人更適合管理博物館,但對於文物的敬畏對於文化的珍愛才是做好館長的最重要素質。比如辦一次文物展覽,文物就有可能受到紅外線、紫外線、相對濕度、溫度、振動和灰塵等各種不利因素的威脅,甚至從庫房到展廳的數百米的路程也會發生各種不測,所以文物的安全需要與科技手段配套,需要先進的運輸工具、儲存櫃,需要減少各種的中間環節和嚴格的操作流程。雖然說即使將文物安全的各種因素減少到最小,仍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難以預料的狀況。但如果沒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警惕之心,情況會更糟糕。

  但是他坦言,文物的安全是博物館的重要職責,但也只是最基礎的工作。博物館的作用還在於通過不同文物的組織,講出文物背後的歷史故事,傳播關於文明的知識,一件文物遭遇破損,對於博物館來說是危機也是機遇,可以借此進行文物知識的普及。國外甚至倡導裸展,讓觀眾與文物發生最親密的接觸。一些小學生的課也常在博物館開展,小孩子損壞文物的事情也會發生,但博物館並不因此而變得保守。

  國家文物局這些年一直推動博物館建立法人治理結構。今年5月,北大考古文博學院承擔了國家文物局委托的“博物館理事會組織規則”課題的研究任務,宋向光介紹說,各國在博物館的管理體制上不盡相同,比如在法國,各級博物館的館長,確實是由國家的文化部層層任命的,而以大英博物館為代表的英國,普遍建立了理事會實行宏觀管理,負責對博物館財政收支情況實行監管,審查,並提名博物館館長人選等。

  中國的博物館在發展的初期是實行過類似理事會這樣的制度的,由政府管理者、財政資金投入方、相關協會及專家學者和公眾共同組成的理事會,可以共同決定博物館的事務,這樣館長就不僅僅向上級領導負責,而是向理事會負責。

  宋向光說,博物館不應該是政府衙門,也不是堆積文物的倉庫,更不是只作研究的學術單位或者替人家鑒寶的中介,它是現代意義的公共文化機構,公開透明應該成為一種常態。

  日前,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在回應“十重門”時公開承認,故宮依然是個封閉的機構,與社會的溝通並不及時,並允諾今後將更加公開透明。全國的博物館館長聽到這些“肺腑之言”,一定會有很深的觸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句古語對於今天中國的博物館界應該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