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河南年輕人出國打工 日本人進來種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14 15:45:26  


劉森手指的地方就是日本人立鬆國彥承包的土地。
  樣本意義

  這是中國農民工30年遷徙史中,關於新生代農民工的第一篇。我們將視角投向地處大別山腹地、豫鄂兩省交界的河南新縣。這裡的年輕人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以參與涉外勞務的方式走出大山,再把掙到的錢帶回來,為促進本地經濟發展闖出一條路。

  在《新縣縣志》中,新縣被描述為“東襟合肥,南鄰武漢,北達鄭州,扼兩淮而控武漢,襟荊楚而屏中原”的“三省通衢”之處,實際上也就是“三不靠”。所以,它與其它革命老區有諸多相似———交通不便,工業不發達,經濟落後,立足本土很難找到發展空間。

  窮則變,變則通。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官方的推進下,本地年輕人開始熱衷於涉外勞務,發“洋財”。其間的年輕務工者,也從最初的掙錢蓋房變得更加有眼光,敢於投資。

  年輕人走出去,大量農村土地拋荒。2008年,一位叫立鬆國彥的日本人,到新縣承包了200多畝土地,以集約化的模式經營農場。不少農民在觀望後將土地承包給他,自己則繼續出外務工。這種看來錯位、實則雙贏的發展觀,令新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

  與此同時,新縣涉外勞務部門在多年的摸索中,針對新生代農民工總結出一套有針對性的培訓方法。從中,我們能夠看到這批年輕人與父輩的不同,也能一窺其鮮明的個性特點。

  2011年7月,地處豫、鄂兩省交界的河南省信陽市新縣,天氣異常炎熱。

  在修葺一新、尚未開課的信陽涉外職業技術學院,19歲的徐萍正在往過道邊的展板上貼思想心得。這位聽著M P4、一頭黃發的姑娘,在題為“誠實做人的條件”的心得中寫道,“是什麼原因使研修生不顧一切跳槽呢?因為我們過不了金錢這一關,不能吃苦耐勞……”

  這樣的展板有四塊,尚未接受系統學習的學生,早早進入了思想教育環節。

  布置這一任務的老師名叫夏磊,是這所學院的前身———新縣外派勞務培訓中心的主任。從上世紀末開始,這位能說一口流利日語的中年教師,就開始給準備出國務工的年輕人上課。較之幾年前以體能和外國語訓練為主,現在的重心則是思想教育。為此,他甚至專門編寫了一套《思想教育記錄本》,裡面清清楚楚地記錄了上課日程,供教學使用。

  夏磊滿腹憂慮地說,“這都怪現在的80後、90後沒吃過苦,個性強,以自我為中心,不會為外國老板考慮,沒有責任感。稍有點不順心就要求回國,讓我們很被動”。

  而在新縣的外派勞務工作啟動之初,那時的年輕人遠沒有如此難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