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毒膠囊”事件該反思的還有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17 16:51:05  


  鉻是一種毒性很大的重金屬,容易進入人體內蓄積,具有致癌性並可能誘發基因突變。救人的藥品變成了害人的“毒藥”,不法企業的行為之惡劣讓人震驚。據悉,不少知名藥企,如修正藥業、通化金馬藥業等均捲入其中。

  關於藥用膠囊的生產,不是沒有政策和制度。《中國藥典》明確規定,生產藥用膠囊所用的原料明膠至少應達到食用明膠標準。然而,為了牟取暴利一些不法企業置公眾的生命安全與健康不顧,讓皮革的下腳料通過藥用膠囊的偽裝,進入患者胃腸。

  讓人感到更可怕的是,記者實地調查中發現,使用工業明膠生產藥品膠囊已是業內公開的秘密。為了逃避監管部門的追究和打擊,原料供應企業明知道自己是用工業廢料生產的“工業明膠”,卻強迫膠囊生產企業同自己簽訂“食用明膠”供貨合同以推脫責任;而膠囊生產企業為圖近萬元一噸的差價,也欣然同意。

  從硫磺熏制生姜是行業“潛規則”,到潲水油煉制食用油成油脂行業“潛規則”,再到這次有毒工業明膠生產藥品膠囊成這該行業的“潛規則”,我們不禁想問,到底有多少“潛規則”在危害公眾健康與安全?在種種“潛規則”下,誰又能是幸存者?那些生產有毒藥品膠囊的人,敢說自己不生病不吃藥?那些用硫磺熏制生姜的人,能保證就不會遭遇到地溝油?在“潛規則”下,人人都是受害者。

  面對“毒膠囊”事件,我們無法回避這樣的疑問,為什麼這個業內公開“秘密”能為害如此之久?除了歸咎於職能部門的監管不力和法律制度的漏洞外,公眾自身是不是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毒膠囊”事件中,如果生產“皮革明膠”和“有毒膠囊”的不法企業的員工們,能有人站出來揭發“潛規則”,讓“潛規則”暴露在陽光之下,“毒膠囊”還會存在如此之久嗎?

  在一個共生社會,每個人都應堅守道德底線和商業倫理。面對危害公眾健康與安全的“潛規則”,如果每個知情者都事不關心、高高掛起,那麼“潛規則”的受害者,下一個或許就輪到你。面對食品安全領域的“潛規則”,每個人都有義務說“不”!(時間:4月17日 來源:新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