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專論:台灣政治生態與和平發展框架的構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06 00:32:11  


 
  如果把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島內的政治氣氛與現在的政治氣氛比較一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這20年來台灣政治生態的深刻變化。九十年代初那個時候,島內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是中國人4,中國遲早將統一也是主流民意5。所以當時台灣當局制定了《國家統一綱領》,建立了國家統一委員會。《國家統一綱領》中明確規定,“大陸與台灣均是中國領土,促成國家的統一,應是中國人共同的責任。”6當時沒有聽到島內有多少反對意見。而在2008年國民黨奪回政權後恰由於害怕失去選票而不敢重申國家統一綱領,不敢恢復國家統一委員會(在陳水扁執政時被凍結)的活動。不僅如此,馬英九當局連一個中國也不大敢講。一些積極為發展兩岸關係奔走的台灣政要人物也往往不敢鮮明地亮出一中旗幟。近日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與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會晤時稱根據雙方現行體制和相關規定,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並明確表示,兩岸在此基礎上求同存異,同的就是“兩岸同屬一中”。7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進步。

  這種政治生態的變化在這次“大選”中也充分反映出來。例如馬英九在競選過程中一度提出未來十年中考慮與大陸簽署兩岸和平協議,但在民進黨攻擊簽署和平協議會“啟動統一時間表”、“犧牲台灣主權”後,民意調查立即出現有利於蔡英文而不利於馬英九的變化。8在此情況下馬英九不得不被動地提出“十項保證”,表示他會“確保中華民國的主權獨立完整”,後來又一再表示“兩岸和平協議沒有時間表”,如簽和平協議“一定會先交付公投” 9,實際上是就此偃旗息鼓。這種情況表明,儘管絕大多數台灣民眾希望兩岸和平相處、互利合作,但他們在政治上恰並不認同中國,思想感情上與祖國的疏離不是縮小,而是擴大。為什麼在近年來北京調整對台政策並對台方大幅讓利、兩岸關係出現和平發展勢頭的良好形勢下,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台灣生態發生這樣深刻的變化、民眾的國家認同出現這樣嚴重的扭曲決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有一個演變的過程,其原因是十分複雜的。詳細的分析可能需要寫一本書,這裡我們只能綜合各方面的情況,做一些粗略的初步的分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