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專論:台灣政治生態與和平發展框架的構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06 00:32:11  


 
  (一)首先應該充分估計以李登輝、陳水扁為代表的分裂派在台灣將近二十年的統治期間推行構建台灣認同,削弱、破壞中國認同的分裂路線,對台灣人民特別是年輕一代的嚴重惡劣影響。李登輝提出“新台灣人”的概念,鼓吹“台灣精神”、“台灣靈魂”、“台灣命運共同體”,強調要構建一個與大陸有顯著區別的強有力的台灣身份,10並稱國民黨政府為“外來政權”11,挑撥族群矛盾。後又提出“兩國論”,把兩岸關係定位為“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12。陳水扁上台後變本加厲搞台獨,聲稱台灣與大陸是“一邊一國”,“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13,並大力推行“去中國化”,篡改台灣的歷史教科書,把台灣歷史定位為“我國歷史”,而中國史則不僅在歷史教科書中的比重大幅壓縮,而且不再作為“我國歷史”14。官方文件、媒體報道也改稱大陸為中國,自稱台灣,時間一長,就成了台灣社會上的習慣稱呼。在分裂路線長期惡劣影響下,島內民眾的國家認同逐步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

   這裡特別要指出的是,隨著世代更替,1949年來台的外省人很多已亡故,現存者也大多已退休。70後、80後、90後現已成為台選民的主體15。他們成長時期恰逢李登輝、陳水扁掌權。由於他們對祖國的歷史和現實了解不多、中華文化底子也不如其老一輩厚,因此容易接受“去中國化”、“台灣主體”等宣傳的影響。近年來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的比重大量增加與此有關。

  (二)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的扭曲與台灣國際地位的變化有密切關聯。1949年後國民黨當局雖被逐出大陸,但那時“中華民國”仍占據著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被大多數國家視為中國的代表。國民黨政府自視為“正統”,台灣居民對自己中國人的身份也沒有發生疑問。1971年10月25日台灣當局被逐出聯合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1978年中美建交,美國與台灣斷交,其後與中國建交的國家越來越多,占了壓倒多數,而“中華民國”的“邦交國”現只剩下23個小國家。國際社會只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而不承認“中華民國”。台灣居民在國外也往往不被稱為中國人而是被稱為台灣人以區別於來自大陸的中國人。然而目前台灣民眾絕大多數都認同“中華民國”,他們認為現在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就是承認自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而這是目前他們不能接受的。因此很多人就稱自己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