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神秘西藏貝葉經:6萬葉為何千年不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02 09:45:20  


  中評社香港12月2日電/西藏博物館的貝葉經專庫裡,巴桑羅布捧出一個樺木囊匣,小心翼翼地揭開一層又一層或棉或絲、用藏藥浸泡過、有防蟲效果的包經布。最後,他翻開樺木護經板,露出紋路清晰的淺褐色貝葉,充滿奧義的經文赫然出現在眾人眼前。
 
  貝葉經,是紙張發明以前,古印度僧人為了弘揚佛法而書寫在一種棕櫚葉上的經文。佛教典籍浩如煙海,而梵文貝葉經被認為是最接近釋迦牟尼原始教義的“佛教元典”,其文物和文獻價值不言而喻。
 
  自2006年以來,中國政府啟動了迄今最大規模的西藏梵文貝葉經普查工作,加強貝葉經的保護與研究。由於自然條件的限制和歷史變幻的影響,在貝葉經的誕生地印度和尼泊爾已經很難找到這種珍貴的經書,但在我國西藏自治區,仍有近6萬葉貝葉經存世。
 
  民眾對經書有很強的保護意識
 
  巴桑羅布是西藏自治區貝葉經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的專家。他向人們展示的是一部《婆羅門行續》。經文墨色濃鬱,貝葉中央有方形插圖,大約5厘米見方的畫幅裡繪著體態生動的佛像,色彩飽滿艶麗、筆觸細若蚊足,精美程度讓人嘆為觀止。更讓人驚嘆的是,據考證,這部貝葉經成書於公元10世紀到11世紀,距今已有千年歷史了。
 
  “西藏的貝葉經保存得特別好。這裡自然條件好,比較乾燥,篤信佛教的民眾對經書有很強的保護意識。傳統的包經布加護經板的保護方法也非常有效。”巴桑羅布說,
 
  據統計,西藏自治區目前有近6萬葉、近12萬面、1000多函(種)的貝葉經存世,主要成書於公元8世紀至14世紀之間,大部分為梵文寫本,也有少量藏文貝葉經,散布於西藏博物館、布達拉宮等多家保管單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