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讀懂克里首訪中國的深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16 00:22:27  


  中評社北京4月16日電/未來10-15年,中美關係注定會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而當前正是兩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窗口期,窗口不會永遠打開,我們需要有智慧、有勇氣、有擔當的領導人緊抓機遇、塑造未來。
 
  東方早報刊文稱,美國國務卿克里日前結束了上任後對中國的首次訪問。可以說,這位穩健、持重的政治家向中國民眾展現了與其前任希拉里.克林頓國務卿較為不同的形象,縱觀其政治生涯,他總體上支持美中積極發展合作性關係。從克里此訪看,有三個值得特別關注之處:一是克里在與習近平主席的會見中表示,世界正在經歷重大發展變化,美方站在戰略高度,以更寬闊視野和更長遠眼光定位美中關係;二是雙方重點強調了中美在經貿合作方面要實現新突破,“中美應本著開放、透明、包容精神參與和推動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三是突出了中美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和地區熱點問題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宣布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成立氣候變化工作組,李克強總理則就朝鮮半島局勢明確警告挑事者不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在很大程度上,上述三點基本勾畫出了未來一個時期中美兩國全力探索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著眼點和著力點。
 
  未來四年,奧巴馬政府將延續第一任期推動的對外戰略再平衡,而重振經濟已成為美國外交更為突出的中心任務。2013年2月,克里在弗吉尼亞大學發表演講稱,促進美國經濟的發展和就業並就此提升對外援助的重要性是美國未來四年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克里還強調說,美國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利用全球化帶來的能力傳播信息和可能性的同時,控制全球化的最壞衝擊”。克里選擇弗吉尼亞大學作為首次外交政策演講發表之地是別有深意的。這所大學由美國《獨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首位國務卿托馬斯.傑斐遜創立,傑斐遜將這一功績鐫刻在其墓志銘之上。在當時,美國學生大多只能攻讀法律、醫學和宗教,而傑斐遜則認為應該研究科學、太空、植物、動物等實實在在的學問,這才是人民實現自我發展和國家強大的基礎,為此他創辦了彰顯自由精神、鼓勵變革創新的弗吉尼亞大學。
 
  顯然,克里的演講旨在告訴美國人民,成功的外交政策始於國內,如果在經濟、科學、技術等方面失去競爭力,美國也就無法延續其領導地位,“面對引領第二個偉大美國世紀的機會,讓我們不僅只是坐觀當今周圍世界的風景,而是放眼未來,讓目光超越地平線,展望未來15年和50年的時刻”。
 
  由此,我們不難理解,奧巴馬政府正“多管齊下”地重塑國力——平衡預算、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鼓勵清潔能源開發、改革移民政策、完善教育和基礎設施等——同時大力推進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協議(TTI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國際服務業協定(ISA),力圖重塑國際經濟規則,打造更加符合美國利益、更能凸顯美國優勢、更能激發美國競爭力、更加有利於延續美國全球領導地位的世界經濟格局。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在其有關奧巴馬第二任期外交政策的研究報告中稱,美國“趨向變為一個更為思慮周全的國家,一個願意在國際和地區組織中合作的國家,一個不怕使用武力但會更謹慎和更有針對性的國家”,無論是口頭上還是政策上,奧巴馬政府都會更加強調經濟和外交等非軍事成分,會更加重視網絡和空間安全這兩大缺失國際規則的領域。
 
  在外交政策方面,克里選擇歐洲和中東作為首訪地區,但這並不表明美國會放棄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中國不應從非黑即白或一元論的角度看待美國全球戰略的調整,作為全球大國,美國擁有兩個或多個地緣政治重心不足為奇。歐洲國家對於美國過於重視亞太早有不滿,克里的訪問旨在給歐洲吃“定心丸”。而美國在中東地區則面臨“阿拉伯之冬”的尷尬,盟友朋友化、政治伊斯蘭化、王權國家內部動蕩深化等成為克里等美國領導人亟須應對的難題。他們之所以首訪歐洲和中東,主要是表明其力求東西兩線平衡兼顧,突出全球戰略調整的階段性和連續性,從而可以為未來一個時期更有效、更穩健地“重返亞太”鞏固基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