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奶農成為產業鏈核心才有國產奶春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05 09:30:14  


 
  除了資源禀賦較差外,他認為,中國難以出品好奶的另一個原因是社會性的:奶農得到的利益太少了。

  “新西蘭和印度的資源禀賦天差地別,但是他們有一樣卻是相同的,就是奶農在產業鏈中居於核心地位。因此,他們能夠分散自身的風險,並享受行業發展的利益。這保證了‘乳業第一車間’的品質,為食品安全打下真正的基礎。”臧英年說。

  據悉,新西蘭的牧場絕大多數是家庭式經營,但是這些家庭又通過合作社呈現為高度縱向一體化:最低一級是農場主,上面是奶業合作社,最上一級是乳業委員會。農場主擁有合作社的股份,合作社又擁有乳業委員會的股份。在這種結構下,各環節構成了共同參與的經營、管理、分配體系。

  印度則從1965年掀起“白色革命”,奶類產量從2000萬噸飈升至1.2億噸,成為世界最大的乳品生產國。其成功的原因被認為是近乎完美地把奶農的小生產與大市場聯接起來,形成了一個生產、加工、消費的鏈條。在這個鏈條中,奶農既是原奶的供應者,又是合作社乳品的成員,是整個過程的主人。通過合作社,300萬名印度奶農不僅可以從奶牛養殖環節獲得利潤,也可以從加工、銷售環節得到利潤。

  中國奶農就沒那麼幸運了。即便在乳業發展最快的年頭,比如2001年到2005年,中國液態奶產量的年遞增率超過40%,幹乳製品接近20%,奶農虧錢的現象仍比比皆是。2002年開始的中國乳製品行業變局的基礎是建立在產業鏈利潤分配很不平衡的基礎上的,奶農在和加工企業的合作中幾乎沒有話語權。有人曾測算過,在中國奶業產業鏈中,奶牛養殖生產、奶品加工、奶品銷售3個環節的利潤比為0.8∶3∶6.2。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