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外交部發言人趣事:有人送鈣片暗示表態太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16 09:33:05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記者會增加為每周兩次,接受提問,翻譯方式改用同傳。此後,取消了對記者提問次數的限制,直到沒人提問發布會才結束。

  上世紀末擔任發言人的孫玉璽告訴北青報記者,在發布廳裡,他最長經歷過2個小時40分鐘的發布會。發布廳之外,創紀錄的一次是1999年5月。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後,孫玉璽隨專機飛抵貝爾格萊德,在60個小時回答了各國記者2000多個問題。

  跨入新世紀後,信息化迅猛發展,互聯網顛覆了媒體獲取信息的傳統渠道。與此同時,中國逐漸邁入世界中心舞台,國際社會更加關注中國的立場主張。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與時俱進”,設立了24小時值班手機,全年無休接受媒體的提問,用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回應媒體的關注。

  2011年9月,例行記者會改為每個工作日一次,外交部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每天舉行記者會的外交部門。路透新聞北亞區總經理杜納德對此印象深刻,他告訴北青報記者,這意味著外交部的新聞發布會更加公開。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來臨,外交部又在部委中率先開通了微博、微信,記者會和發言人談話內容在第一時間用多媒體手段發布。

  如今,外交部記者會不只是記者的“專利”,也對普通民眾開放。僅2013年,就有120餘批、4000餘人次旁聽記者會,包括政府官員、社會團體、熱心網民等各界人士。外交部還會定期舉行公眾開放日,民眾可以和發言人“零距離接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