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外交部發言人趣事:有人送鈣片暗示表態太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16 09:33:05


 
  發言人不追求“明星效應”

  對公眾而言,外交部發言人是了解中國外交政策最直接的窗口。在網站論壇上,發言人的言論經常成為討論熱點,有叫好的,有編“段子”調侃的,也有“拍磚”的,甚至有人給發言人寄過鈣片,意思是發言人在有些問題上表態太“軟”。

  外交部第21位發言人劉建超此前在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曾經表示,外交不能搞成“出氣外交”,因為出氣並不一定能辦成事。程曼麗說,外交部發言人代表國家發聲,並非個人行為,在這背後有國家機制、發布制度的安排,如何發言是政策研究和信息獲取分析的結果。

  在民間,人們往往會對發言人富有個性的回答津津樂道。但在李肇星看來,發言人不是即興表演、追求自我表現的演員,也不是那些抱有僥幸心理的學生答卷,必須掌握兩條:說我知道的,說我可以說和應該說的。

  秦剛也認為,記者會不是展示自我風采的舞台,不追求所謂“明星效應”。“發言人要愛國、通曉內外、找准定位,要牢記大我,忘卻小我,底氣才會更足,表達才會更準確自如。”秦剛說。

  不過,在嚴格把握政策的前提下,在面對棘手、刁鑽的問題時,很多發言人都會選擇用靈巧的方式“四兩撥千斤”。上世紀80年代末,在一次記者會上李肇星回應各方對鄧小平健康的關注,稱其身體很好。一位外國記者問:“鄧小平是在家裡還是在醫院擁有這良好的健康狀況?”李肇星幽默地說:“一個具有普通常識的人都會知道,一個身體健康的人應該住在哪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