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外交部發言人趣事:有人送鈣片暗示表態太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16 09:33:05


 
  2.0時代:發言人如何再出發?

  過去,外交部記者會是外界能夠聽到中國聲音為數不多的途徑之一。如今,信息發布有了越來越多的手段和平台。在2.0時代,發言人制度會如何發展?

  在程曼麗看來,發言人和記者面對面交流的方式依然會被保留。從發言人角度看,這種能看到面孔和表情的交流能夠增加傳播親和力;對記者而言,可以直接得到信息回饋,而且有現場感。

  “同時也要考慮到新媒體時代,如何優化新聞發布機制,如何使用讓公眾更能接受的方式。這需要打一套組合拳。”程曼麗解釋,在一些重大方針政策和事件上,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受眾,需要的不僅是簡單的信息發布,可以利用網站、微博、微信進行深度解讀,以進行更有效對話、消除誤解偏見。

  1983年外交部建立發言人制度後,中央提出建立全國新聞發言人制度,國家統計局、外經貿部等部門發言人先後走上前台。2003年非典疫情發生後,由於新聞發布不及時,造成民眾恐慌,此後中國政府開始制定信息公開條例。今年9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再次強調,要完善政府部門新聞發言人制度。

  程曼麗認為,有越來越多的問題涉及跨部門合作,例如食品安全、東海防空識別區等,在對外發布上也應該形成合力,使得各個部委部門間有更好的協同互動。

  在外交部發言人制度30周年暨外國駐華記者新年招待會上,外交部新老發言人和來自國新辦、國防部、商務部、教育部、國台辦、衛計委等部門的發言人拍了一張合影,在場的記者笑稱,這是中國發言人的“全家福”。也許,在未來,這樣的“全家福”會越來越多。(文/記者 劉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