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學者:中國GDP五年內仍可能回到8%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10 15:55:03


  中評社北京4月10日電/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全球潛在經濟增速(trend growth)不斷下滑,時至今日也未恢復到危機前水平。中國GDP增速更是在2012年出現“斷崖式”下降,從前十年年均10%以上的增速驟降至8%。放眼未來,各方更是預計中國經濟增長將穩定在7%甚至5%~6%的更低水平。究竟是什麼造成了“斷崖式”下降?中國GDP增長在未來是否可能再度回到8%以上?

  就上述問題,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的新任院長、當今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海派經濟學家張軍教授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的獨家專訪。在他看來,是外部衝擊(external shock)和巨額債務導致了中國經濟的斷崖式下降。而恰當的一攬子改革措施,包括債務處置,將激發新的增長潛力。“未來五年內中國GDP增長回到8%以上還是可能的。”張軍表示。

  債務是GDP“斷崖式”下降的主因

  第一財經日報:金融危機後,全球的潛在經濟增速持續下滑,且再也沒有回到危機前的水平。中國的情況也類似。是哪些因素造成了這一現象?

  張軍:正常情況下,影響潛在經濟增速的結構性因素是隨著時間而改變的。如人口紅利,即工作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因為出生率隨收入上升而下降,且醫療進步也增加了人口壽命,此外,可供轉移到城市的農村勞動力人口下降,總體而言,人口紅利趨於下降或消失。還有一個結構性因素是城鄉勞動力要素流動,即生產要素從低生產率的農業部門向高生產率的非農業部門(尤其是製造業)流動,當然轉移機會和速度也隨時間遞減。此外,起初中國只需通過模仿發達國家便能迅速提高生產率,但隨著模仿空間逐步收窄,就需要創新,否則生產率增長就會停滯。因此,潛在生產率必然隨著時間推移而下降。

  問題是,從2002年到2011年10年間,中國經濟GDP增長平均是10.02%,到了2012年以後,突然降到8%以下,現在只有7%多一點。這種“斷崖式”下降,被很多經濟學家理解為經濟轉型的一個必然結果。但變化每天都在發生,為何2012年後會出現“斷崖式”下降?從東亞經濟的發展歷程,尤其是“亞洲四小龍”以往的經濟增長軌跡可以看出,潛在增長率的回落應該是一個緩慢過程,原因可能還在於外部經濟衝擊或內部經濟政策的突然調整,否則僅僅人口紅利的逐步減退無法解釋上述情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