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全球化視野下兩岸文化認同的變遷與挑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22 15:24:35


  中評社北京11月22日電/《全球化視野下兩岸文化認同的變遷與挑戰——歐盟統合史觀的啟發》 作者:朱景鵬台灣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朱景鵬

  壹、前言

  兩岸關係的發展,歷經1987年之前“漢賊不兩立、敵我不並存”、“互不交流”的戒嚴時期,1987年開始解嚴、開放兩岸探親、開放經貿交流,到李登輝執政初期的“有限交流漸至交流頻繁”時期,李登輝晚期執政的“戒急用忍”時期、陳水扁的“開放、管理並存”時期,一直到馬英九2008年上台之後的“全面交流與制度化”時期。

  探討兩岸關係與和平發展架構,不能忽視地域、文化、政治、歷史之因果循環脣齒相依之關係。近年來,探討兩岸關係的重點,逐步轉移到更為寬廣的視野,爬梳全球化、區域化對於兩岸關係,甚至大陸改革發展的趨勢等等。所謂全球化,可稱是:

  “具有以下特質的一個(或一組)轉變過程,此過程為:一種全球各種社會關係和社會交換行為之‘空間組織方式’的轉變。這種轉變可以用廣度、密度、速度和深度等面向來予以衡量。此種轉變會在跨洲際、跨區域之間,引起和造成各種活動與互動,以及權力支配的流動與網絡”(Heldetal.,1999;轉引自徐斯儉,2000:3)

  從全球化角度對照兩岸關係,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相似性,例如:兩岸關係發展雖然經歷許多轉折或陷入困境,但對兩岸而言,都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客觀事實;兩岸關係過去與未來的發展,如同全球化,也是個危機與機遇並存的過程;如果參與的各方能夠合作且著眼於共同利益,捐棄零和的成見,它可以是個進步的過程與多贏的局面。

  換言之,兩岸關係可以思考在順應全球化的潮流下尋求解決,而上策是兩岸是否跳脫主權的零和思考,設法在解決兩岸關係的同時,能夠有利於、甚至加速雙方共同的全球化進程,以開放式的全球化轉化論,透過雙方對話、共同建構整合的過程。“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則是當前兩岸維持穩定的基石,相較於過去,是一種進步思維。

  在全球化發展的同時,區域化(regionalization)也是當前國際政經關係發展的另一股重要動力。所謂區域化,可說是一個區域內社會性整合之成長與社會經濟間接互動作用的過程。區域化是非正式的整合,學界稱之為“軟性的區域主義”(soft regionalism),著重在經濟發展與互賴過程的國家自主性(Wallace,1990;Hormats,1994:98;Bliss,1994:9,14),關切的焦點在區域內部關係的調整、觀察、促進和阻礙經濟發展及其他合作領域的可能要素,也觀察是否經由經濟整合之加深,得以進一步建構政治整合的條件與實體以及評估其衝擊(朱景鵬,1999:73-75)。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