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85後”青年教師長安尋“坊”十四載
http://www.CRNTT.com   2024-05-24 19:13:53


 
  結合考古報告和實地勘測,崔凱團隊考證出唐長安城靖安坊東門,在今西安市雁塔區雅荷翠華小區1號樓,西門在雁塔區長安中路西旅國際中心停車場,而武元衡宅就位於雅荷翠華小區2號樓之東側空間。他對這一坊名的注釋,則綜合《廣雅》等古籍文獻:“《廣雅》雲:靖,安也;《爾雅》雲:安,定也;故靖安之義,安定也。”

  自隋朝開皇年間大興城興建始,隋唐長安城經逐步營建後,面積超過84平方公裡。整座城沿中軸線朱雀大街東西對稱,11條南北大街與14條東西大街將全城切分為108坊(加東市、西市共計110座),頂峰時居住人口超過百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國際性大都市。

  “唐長安城宮闕樓觀鱗次櫛比,無數名流雅士曾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宮殿之外,占據城市主體的108座里坊,則是更為生動和有趣之所在,很多歷史事件在這里策源,無數市井歡歌又在坊中上演。”崔凱說,這麼偉大的一座城市,有必要把它的前世與今生對應起來,這也是西安厚重的文脈所在。

  崔凱最早考證完成的親仁坊,其東門址位於今天的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校史館北側,結合考古資料和文獻記載,他考證出親仁坊東西南北四門的精確位置,並依據《舊唐書》《大唐回元觀鐘樓銘》石碑碑文等史料,梳理出唐肅宗遷司天台、改回元觀等諸多與親仁坊密切相關的歷史事件。

  然而,考一坊容易,尋百餘坊的難度,遠超崔凱的想象。

  首要難點在於坊跡難尋。“唐長安城毀於唐末戰火。新中國成立後,考古工作者進行了大量搶救性工作,獲取了很多豐富且直觀的信息。但遺憾的是,受客觀條件制約,迄今為止並沒有完整地將一座坊的遺址以考古發掘的形式予以揭示。”崔凱說,“而隨著大規模城市建設的推進,要想再通過考古發掘辨認出長安各坊的完整細節,已經很難。”

  可喜的是,長安作為歷代文人墨客的理想高地,大到城市風貌,小到街巷民居,歷代都有人在追述、記錄,如唐韋述撰《兩京新記》、北宋宋敏求撰《長安志》、南宋程大昌撰《雍錄》及清人徐鬆撰《唐兩京城坊考》等專書。求諸文獻、皓首窮經成了一條可行路徑。

  “我們面對的是海量的古籍,史料的挖掘與解析非常艱巨。”崔凱說,從官修正史、唐人筆記到類書、詩文、地方志、唐傳奇,要在各類文獻中提取分析跟唐長安直接或間接相關的有價值信息,整個研究過程猶如沙里淘金。14年來,團隊查閱過的古代文獻就超過6500萬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