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85後”青年教師長安尋“坊”十四載
http://www.CRNTT.com   2024-05-24 19:13:53


 
  2020年1月,為了找到日本學者足立喜六所著《長安史跡研究》的原始版本,崔凱遠赴日本,帶著翻譯器,在東京神保町跑了數百家舊書店。為了信息更準確,文獻只能在原典中一點點積累;為了確保細節的精確,很多數據需要一個個求證,“想要誤差最小,除了多跑多看,別無他法”。

  “我們把西安城的角角落落都跑遍了。”研究團隊成員、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副教授嚴少飛說,今西安城與唐長安城基本叠合,而唐長安城選址在漢長安城之南,有東西走向的六條土崗橫貫,地勢從北到南漸次升高,“很多時候我們只能騎單車,因為能隨停隨走。常常不是爬坡、就是下坎,在城市的犄角旮旯里踏勘,夏天常常熱得滿頭大汗”。

  晚唐詩人杜牧居於安仁坊;延康坊北門之西有閻立本宅;常安坊東北隅有章懷太子廟;如今西安的熱門商圈小寨天橋一帶,唐時為蘭陵坊,詩人楊巨源形容此地“三畝嫩蔬臨綺陌,四行高樹擁朱門”……由一座坊到一座城,崔凱和團隊成員克服重重難關,經過日復一日的考證,不僅讓唐長安城108坊有了更精確的歸屬,也讓這些沉積於歷史的里坊有了更清晰的面容。

  “復原圖繪制過程中,為求整體及細節之位置精確,我們反復勘定、對比修改1000餘次。”從事城市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的團隊成員、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王新文說,因為復原圖尺寸大,很多修改都是他們趴在地上完成的。圖上,坊的面積、道路寬窄、大明宮西宮牆走向的傾斜角度,這些很容易被忽略的細節,都被團隊點點滴滴地呈現出來。

  在崔凱的辦公室里,唐長安城古今叠合圖、與今西安市區道路叠合圖、郭城內遺跡圖等三張尺寸碩大的圖紙,將唐長安城的遺址、里坊與今天西安的地圖精準叠合。這傾注了團隊成員十多年心血的成果,早已被崔凱刻進心里,“行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我腦海裡就會浮現出它歷史上的樣貌”。

  注解“唐詩之城”

  “始我來京師,止攜一束書。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廬。此屋豈為華,於我自有餘。中堂高且新,四時登牢蔬……”“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寫下的這首《示兒》,既道出了當時在國都長安買房之不易,又將入住後的喜悅表露無遺。“韓愈宅位於當時長安城靖安坊內。”崔凱說,和現在人們買房之後,總要忍不住曬曬朋友圈一樣,這首詩記錄了一代文豪在長安買房的真實心境,很容易引發當代人的共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