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85後”青年教師長安尋“坊”十四載
http://www.CRNTT.com   2024-05-24 19:13:53


 
  詩在,長安就在。“長安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唐詩之城’。但可惜的是,目前很多長安城中的唐詩誕生地,仍處於‘游者不知其方’的狀態。希望有一天,我們考釋的這些坊中詩,能和坊中風物、名人軼事一起,成為西安街頭的一種標識,矗立於里坊的古址附近,以深厚的文化積澱彰顯大唐都城的盛世風貌。”他說。

  板櫈要坐十年冷

  “自唐代韋述開始,有志於考證、復原這座城市的人們,都帶著一種志古、求古的淳樸情感。”崔凱坦言,自己對於長安城坊的考證之路,也源自單純的好奇心,“最初我之所以研究親仁坊,就是因為在學校草坪里撿到了一塊唐代瓦片,只想弄清楚這片區域在唐代到底是什麼樣的,於是便開始查史料、寫論文……”

  在崔凱所著、即將出版的25萬字《唐長安城坊古今注》一書序言中,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考古學家安家瑤這樣寫道:“從坊名解釋、古今地址對考、附考、坊中詩四個角度來對唐長安城郭城的各個里坊進行注解,這對於一名非考古專業的學者來說,如非出於赤誠的熱愛、擁有堅毅的耐力,可以說是難以完成的一項艱巨任務。”

  既非教學任務,也非課題項目,更沒有經費支持,崔凱的研究被一些人調侃為“沒啥用”,而擺在他面前的,又常常是浩如煙海的文獻,僅追溯坊名,就要閱讀《國語》《尚書》《爾雅》《史記》等大量經典著作。只能利用業餘時間埋頭苦幹的崔凱,也曾心生絕望之感:“考釋工作只能靠日積月累,那種心情就像看著水一滴一滴往下滴,卻不知道啥時候能接滿一桶,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

  板櫈要坐十年冷。2010年至2016年,崔凱跟隨導師、著名城市規劃專家王樹聲完成了《中國城市人居環境歷史圖典》的編著工作。“王老師帶領大家翻閱了3000餘部文字資料,收集古代文獻1000多萬字,並對1400餘座古代城市所存上萬幅地圖進行了搜集整理,歷時12年完成編纂工作。”崔凱說,“老師能完成18卷的《中國城市人居環境歷史圖典》,一座城又有何難?我愈發認識到做學問不能急於求成,要經得住打擊、耐得住寂寞。”

  正是在導師“莫負今生黃金歲,俯首續學朝夕時”的言傳身教中,崔凱帶領團隊成員以“絕知此事要躬行”的研究態度,勤於思考、反復踏勘,持之以恒做研究。

  “周末和節假日崔老師也很少休息,城坊研究幾乎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有時候深夜1點,他還在跟我們探討數據的精確性。”研究團隊成員、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校報編輯詹鵬超說,“他隨時隨地能切換到‘唐朝模式’。實地踏勘時,每到一個地方,崔老師的故事和史料就一個接一個往外蹦,腦海中好像藏著一幅大唐長安寶藏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