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俄媒評中國核力量:東風31導彈遭運輸困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01 11:41:48


二炮部隊是中國最重要的武裝力量之一。
  中評社北京1月1日電/環球軍事報道,據俄羅斯軍事觀察網2014年12月29日報道,截止今日,中國擁有世界上人數最多的的武裝力量,解放軍陸軍、空軍和海軍現在列裝新型武器裝備的速度越來越快。中國領導層毫不掩飾解放軍從80年代末開始的長期改革的主要目,強調軍隊應當具備同等對抗主要地緣政治對手美國軍隊的能力。

  中國正在大量研製和廣泛研究各種現代武器裝備。中國科學和工業不僅成功地大幅縮短了技術差距,而且還在某些領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其中不乏公開複制和工業間諜手段。中國定期在國際展覽會上展示這些成就,並向外部市場推銷出口。

  但是,中國核武器及其運載工具仍是禁忌。中國官員極不願意就此問題發表評價,通常都會採用較為含糊的措辭繞開這個話題,避而不談。

  中國部署在戰略運載工具上的核彈頭數量至今仍然沒有一個準確數據,只有專家以可能部署的彈道導彈和轟炸機數量為基礎推測出來的粗略估計數字。當然,使用這種方法估算出來的核彈頭數據可能非常不可靠。 

  中國製造核武器的實際工作始於上世紀50年代末。在此方面,從蘇聯得到的科學、技術和技術援助難以估量。數千名中國科學家和專家在蘇聯接受培訓。1958年在蘇聯援助下,中國開始在包頭和蘭州建設鈾濃縮廠。當時,蘇聯領導人拒絕了向中國供應核彈成品的請求。 

  1960年7月中蘇關係惡化之後,兩國核領域合作停止,但它已經無法阻止中國核項目進程。1964年10月16日,在位於新疆鹽湖地區的羅布泊試驗場,中國試驗了第一枚原子彈,它以U-235為基礎,爆炸威力2.2萬噸。7個月後,中國試驗了第一枚核武器作戰樣品,使用轟-4重型轟炸機於1965年5月 14日投擲了一枚3.5萬噸級鈾彈,在500米空中爆炸。 

  中國核彈最初的運載工具是蘇聯1953年供應的25架圖-4活塞式遠程轟炸機、哈爾濱轟-5噴氣式前線轟炸機(伊爾-28的複製品)和西安轟-6遠程轟炸機(圖-16的複製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