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安全前提下發揮香港緩衝區作用
中評社記者:雖然近幾輪美國涉港制裁對香港經濟與金融並未造成實質影響,但在未來中美博弈長期性、結構性的複雜局勢下,您如何評估香港在其中能扮演的角色?香港能否作中美“緩衝區”?如何才能抵禦中美對抗等外部風險?
洪雯:第一,香港非常特別,屬於中國國內但是境外這樣一個獨特的地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實行普通法,有著中西融匯的背景,的確可以看作是中美的緩衝區,在過往在很多時候也都扮演了潤滑劑的角色。數年前,我曾經留意到一則新聞,中國國防部長和美軍司令在香港會面。為什麼選擇在香港會面?因為在美國會面不方便,在內地會面也不方便,雙方就在香港這樣一個“一國兩制”的地方進行會面溝通,香港扮演了一個緩衝區的角色。這種角色不僅是政治和經濟上的,還在文化等各個層面都發揮著作用。
可是有一樣東西是沒有緩衝區的,就是國家安全。從香港修例事件就可以看出,當危害到國家安全的時候,緩衝區的作用就完全消失了。所以香港作為緩衝區是建立在保障國家安全的前提下,過去是,未來也是。
在充分保障國家安全的前提下,香港還是有很大空間的。比如說這次的《反外國制裁法》,最終沒有放入《基本法》附件三,沒有在香港實施,這是因為中央看到了在保障了國家安全的前提下,香港需要一個緩衝空間。這不僅對香港有意義,對國家也有意義,甚至對美國也有意義。我認為國家需要智慧地思考,該怎麼用好這個緩衝區;香港也要好好思考,在維護國家安全的底線上,怎麼發揮更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