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壇由新界社團聯會常委理事、北區區議員、民建聯成員劉國勳主持。 |
劉國勳:聽了大家這麼多分享,我也講一講自己的經歷。我在讀書年代沒大家那麼有熱誠做政治工作,我在大學讀公共行政,可是沒有想過要去參選,或者助選都沒有參與過。我在大學時已經加入了民建聯,其實是球迷心態,這個黨的大方向、大理念適合,就加入去做“啦啦隊”支持一下,怎料今天要“落場踢波”,我其實真的是沒有想過,我本來是打算要做公務員的,因為最初希望穩定的工作,但是我剛畢業時是02、03年,經濟最差的時候,政府宣佈凍結公務員,由於始終需要生活,累積工作經驗。我做過物業管理,但覺得不是太有挑戰性,這時我忽然醒覺自己是民建聯成員,我想:既然不能從公務員踏上從政路,那是否可以考慮從另一條路去從政呢?於是我就初次嘗試做一些地區服務,後來民建聯叫我出選,我就參與了,慢慢覺得原來這條路也很有意義,特別是經歷過03年的洗禮,我和偉強都是在03年第一次出選,可能都是因為大環境的關係而落敗,但是那次落敗更加深了我對地區工作及從政的熱誠,而不是“一盆冷水潑下來”,因為覺得很多前輩或組織在地區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但都因為大環境的問題而落敗。還有就是覺得自己要加強對地區、政黨和政治的承擔,可能那場慘烈的落敗令整個政黨的氣氛比較團結,大勝未必能令政黨更齊心,反而經歷過一個慘痛的失敗之後,大家才會更加團結。雖然第一次出選失敗,但是我相信只要堅持還是可以的,因為地區工作真的很講求堅持,我自己第一次做了半年,最終面對民主黨一個現任議員,一千九百多對二千二百票,輸了二百票左右。可是第二次再做的時候,可能因為更加用心,票數就到了四千多。今年我除了自己選舉之外,也有機會參與特首選舉,雖然只是幫忙落區助選,可是的確感覺與區議會和立法會的選舉很不一樣。香港的選舉制度模式變了,開放更多機會,我想青年人從政的興趣和機會都會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