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位香港年輕政黨人士及時事評論員參加《香港青年投身政治的意願及顧慮》思想者論壇。 |
李梓敬:我們在選舉之前經常做民調,察覺到我們經常“高開低收”。這情況只有兩個可能性,一個就是民調接觸到的是一些不會去投票的人,第二個可能性就是,我們動員的能力和方法做得不對。所以我們希望加強這兩方面。之前你說“過票”的事情,其實我們有另一個擔心,因為自由黨現在最為人熟悉的可能就是田北俊和周梁淑怡,劉健儀知名度其實都是一般,那麼就有一個標簽效應,選民投票給田北俊是因為只是想投給田北俊呢,還是投給自由黨?這都是我們自由黨面對的問題。
施俊輝:我們新民黨起初花了很多精力去給自己定位,開始想貪心一些,想跨階層。可是不久後準備區議會選舉就知道,跨階層是不能的,所以稍稍走回頭路,比較傾向中產。大家都知道基層的票很重要,但對於作為新民黨這種小政黨,不敢說在每區安排人出選,我們只是在港島和新界西出選,因為資源所限。我們在港島的地位可能是在中間,但是新界西的基層偏多,我們就要“走一走位”,究竟我們是否可以拿一些議題的旗幟走遍全港呢?有些議題是在某區受落,另一區不受落,所以很多事情我們還是在摸索當中。
除了選舉之外,我自己在智庫工作,所以很關心政策研究這一部分。CY對智庫的運作比較熟悉,他會否走這一條路吸引一些人參與政治,會否有一些不同的方法加大對民間智庫的支援呢?如果有機會,我會向CY反映。我覺得多培養一些議政人才是好的。但是老實說,不是每個人的性格都適合做地區工作。坦白說,我自己就是喜歡做政策研究的工作多於地區工作,有時候就是“硬著頭皮”落區,其實這完全需要另一种性格的人,政策是要思考分析型的人,而地區工作需要的可能是很善於交際的人,需要出席很多社團活動。如何結合兩者,吸引更多人從政呢?我覺得這問題很值得思考。
劉國勳:這次特首選舉,除了兩位主角,其實他們後面的團隊如何處理危機也很重要。在此次特首選舉後,有功能組別議員想請公關公司幫忙下次選舉,但是由於功能組別的選舉經費太低,付了公關費之後沒有什麼資源做其他事情。因此,我覺得香港的選舉制度真的需要作出改變,否則對我們這種熱衷選舉和地區工作的人來說,發揮機會不大,很多人只能做義工幫忙策劃,巧婦難為無米炊,沒有資源的時候,策略多好也沒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