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義虎(來源:中評社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2月11日電(記者 林艶)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日前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就導致2020年台灣大選結果的真實原因、對今後島內政治和兩岸關係的影響等問題做了獨到深刻的全面分析。李義虎認為,影響此次選舉的是“蝴蝶效應”、“灰犀牛效應”。他指出,目前島內政治整體上“綠大藍小”結構和“綠長藍消”態勢有新的擴張性變化,尤其不可忽略小綠的擴張。
李義虎,北京大學法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高校國際政治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方夏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首批特約研究員,海研會常務理事,亞非發展交流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出版學術專著有《均勢演變與核時代》《國際格局論》《地緣政治學:二分論及其超越》《世界的裂變與彌合》《國際政治與兩岸關係新思維》《香港模式與台灣前途》《“一國兩制”台灣模式》等近20部著作,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和重點項目等多個,榮獲多項國家級獎項。
觀察今年年初台灣的這場選舉,李義虎認為它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選舉,預期性弱,過程激烈,結果反常,影響多向。對於台灣選舉的考察方法有多種,如各類民調、地下賭盤、網絡聲量、造勢場子等,也要看政黨實力及地方派系、宗教團體等的態度取向,但這次蔡英文和韓國瑜對決的一個特點是,蔡民調高,韓場子熱,致使過程與結果之間存在落差,現象與真相之間易生錯覺,真的暗合了量子力學裡的“測不准”原理。
李義虎認為,如果從總結經驗教訓的角度看,導致這次選舉的結果有幾個原因:第一,發生了多種內外、表裡因素綜合交叉、複合叠加的作用,而不是單一機械作用。第二,這些內外表裡因素造成了“蝴蝶效應”和“灰犀牛效應”,而非人們熟悉的“鐘擺效應”、“骨牌效應”,也沒有發生“黑天鵝效應”。這是觀察這次選舉及結果絕不能忽視的地方。第三,除了前述原因外,更應回頭查看分析台灣內部這些年到底發生了哪些重要的變化,這些變化促使台灣政治有了新的演變規律和軌跡,大幅度推使本次選舉出現了這樣的結果。在這裡邊,近年來島內政治結構的板塊移動與民意結構的流變最值得注意。
針對蔡英文“總統票”和民進黨“政黨票”在此次選舉中出現的巨大差距,李義虎認為,這場選舉真的是藍綠對決的結構性特征更為明顯,不僅有民進黨與國民黨之間的激烈較量,而且有整個綠營與整個藍營之間的死磕式對陣,由此對選舉結果產生了直接而又深入的影響。其中,“總統”票、“立委”票顯示民、國兩黨有實力有條件角逐領導人大位,仍然是島內兩支主要政治力量;政黨票則顯示現在台灣民眾黨、時代力量算是在台灣政壇可以發揮作用的關鍵性少數,一些小黨也已經成為影響政局走向和選舉運作的不可忽視的潛在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