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鏟除“轉學腐敗”不能止於問責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27 16:04:09


  如果不是一次性多達17人的原因,相信研究生轉學的新聞不會進入公眾的視野,調動不起人們的閱讀興趣,更不至於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

  公眾迫切希望了解的是,這些研究生來自哪些院校?符不符合轉入的條件?隨著調查的深入,謎團已漸漸解開。17名研究生來自湘潭大學、長沙理工大學、吉首大學等省內6所普通高校,轉學的原因有“氣候不適”、“飯菜太辣”、“油畫過敏”等等,堪稱奇葩。而學生的背景大多都有來頭,有的是湖南大學教職員工的子弟,有的為教育主管部門的親戚,其他也都是能扯上各種關係的。

  高校轉學,本是一項體現人性關懷的陽光政策,旨在體恤照顧患病或確有“特殊困難”的學生。由於教育部對“特殊困難”的情形沒有作具體的界定,導致在實際操作中存在執行透明度不高、行政干預過多的弊端,陽光政策淪為了某些人大搞特權腐敗的工具和圈內人士皆知的“潛規則”,普通民眾只能望塵莫及。由此帶來的結果必然是,普通高校往重點院校轉學的多了,能轉學的也多是有背景有關係的子弟。此次湖南大學的轉學事件,只不過是一次“潛規則”大起底罷了。

  由此不難看出,一項好的政策即使出發點再好,如果不強化執行過程的監管,不一定就能取得好的效應,產生好的反響,獲得民眾的點贊。

  既然存在權力尋租的空間,監管有一定的難度,還不如採取釜底抽薪的措施,讓“特殊困難”轉學的政策作古,如此方能徹底鏟除“轉學腐敗”的溫床。湖南大學已經啟動違規轉學追責程序,我們相信查處一個案例不用耗時很久,相關涉事人員很快會得到應有的處理,但如果僅僅止於問責,處理一兩個人,而不從源頭上堵截和制度上反思,這樣的問責又有何意義呢?(來源:蕭山日報 本文略有删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