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柴米油鹽的“歷練”
http://www.CRNTT.com   2022-05-09 21:16:22


  近日,教育部正式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准(2022年版)》,根據新課標,從今年9月起,全國中小學將開設專門的勞動課程,教孩子們學會做飯、打掃、種菜等勞動技能。隱身多年的勞動課以全新面貌“重出江湖”,體現了教育理念的進步,引發社會各界熱議。

  作為一名“70後”,筆者對勞動課印象頗深,特別是比較辛苦的那幾次。比如學校平整操場,要到幾裡外的河灘挑沙子;比如鎮裡疏浚東大河,師生們一起去挖淤泥……就算學校裡沒有勞動課,學生們在家也要幫著大人幹活,在家做飯、下地插秧,都不算什麼稀罕事。更有能幹的孩子,還會在假期編草帽、打草席,掙點零花錢。

  日常勞動本是一項基本的生存技能,每個人都要依靠勞動來維持自己的生活。但時至今日,因為長輩的嬌生慣養、因為片面追求文化課成績,許多家庭和學校都忽視了對於日常生活勞動的教育。有媒體曾在大學裡開展調查,結果發現會做飯的大學生不到一半,他們也很少在家打掃衛生。

  日常勞動教育的缺位,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只知“天文地理”,不懂“衣食住行”。朋友的孩子成績優異,畢業後在上海工作。此次疫情居家隔離,因為不會做飯,又叫不到外賣,愣是吃了20多天的方便面,讓人聽著又心疼又嘆息。

  都市裡的年輕人以工作為重心,可能沒有很多做家務的機會。但只要“會做”,關鍵時刻就不至於“抓瞎”。這也正是一種獨立能力的體現。

  而勞動課程的開設,最直接的獲益就是能够提升孩子們的動手能力、自理能力。讓孩子進行勞動鍛煉,學會幹點活,就能減少他們的依賴心理,“自己事自己做”,不斷培養獨立意識,進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責任感和應對變化的能力。遇到問題先想自己怎麼解決,不推諉不回避,更有責任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生活整頓有序,更有自律性。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