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孔子學院,大國慷慨為哪般?

http://www.CRNTT.com   2010-03-04 11:14:14  


 
  一旦變成數量的遊戲,事情的性質已不是質量能不能得到保障的問題,而是正在違背本意了。事情一旦成了任務,便不會詳細地進行項目核算了,就造成了“非得花不可,怎麼花都有理”,這樣上下兩邊都造成了浪費。最後肯定會有一個報告說,建成了多少多少學校,好像就完成任務了,中國價值觀已經輸出了,但實際效果一點也沒有。

  3 如何平衡與國內教育投入的關係 

  時代周報:對於孔子學院,西方質疑一直不斷。西方民眾往往對官方機構心存警惕,認為政府和權力不應插手民間機構,孔子學院是在輸入價值觀,搞“文化滲透”。國家漢辦負責人予以否認,孔子學院的功能定位是進行漢語培訓,而不是進行價值輸出。從文化交流的角度,如何看待質疑與回應。

  張鳴:不是不能進行價值觀輸出,如果是民間的話就沒有問題,但是如果國家去做,就得慎之又慎。如果我一個人去講學,我輸出我的價值觀,就是很正常的現象。

  關鍵是不以國家名義輸出,比如說人家來翻譯我們的著作,看我們的國產電影,這些也是文化輸出,當中肯定有價值觀。這種輸出,不是強制輸出,但人家願意看,自然就達到所謂“輸出”的目的了。

  顧彬:無論是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政治系統,政治和政府、文化和道德是分不開的。問題就是在於一個國家的機關允許一個機構的領導享受多少自由。我們盼望孔子學院的頭兒,都會有他們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不要作為某一個今天有的、明天沒有的口號的話筒。

  時代周報:據國家漢辦《關於2009年孔子學院總部工作計劃的匯報》顯示,2008年中央財政給孔子學院的投入是5億多元。而中國的農村中小學的人均教育經費,每年300元都難以保證,外來工子女因為教育資源的不均衡而流離失所,讀書越來越難。這樣,就有很多人認為,把有限的銀子用到解決中國國內兒童失學等問題上更值得。這該怎麼看?

  張鳴:這就是很大的反差。現在的教育是一塌糊塗。一些農村的小學在撤並,合併到大的地方去,住校。一些孩子很小,根本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稍微大一點的孩子,家長都不在,都出去打工去了。代課老師,代了十幾年、二十幾年的,青春都貢獻在裡頭了,很大歲數了也幹不了別的了,你給人家五六百塊錢補貼,就給人家打發了?! 

  再一個是往高校投錢。錢本來就不夠,還集中在某些能夠作秀的高校,比如說名牌大學、重點大學,什麼“211”大學,“985”大學,建高檔的大樓,高檔的實驗室,幾個億資金的課題,大批地出國,大筆花錢開會。這些東西都沒什麼用,就是作秀的。我們作秀有錢啊,大凡是作秀的東西咱們都不吝嗇花錢,凡是能夠實際關切民生的,都嚴重缺欠。這邊呢,大筆錢出去給人家做培訓,作秀,表面上風光不差錢,自己國民兜裡實際上是沒有錢。這個反差之大,觸目驚心。

  顧彬:這類討論在德國也會發生。現在,德國有一些地方開始落後。但是,誰想拿歌德學院或孔子院的資金來幫助發展不怎麼樣的地區,犯了一個思想上的大錯誤。語言的影響是慢的。如果要通過語言占領優先的地位,應該早開始在國外教國家的語言。如果先等某一些學校好了以後,才開始走上語言教學的路,恐怕已經太晚,便會趕不上別的國家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