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周瑞金:何以解憂 唯有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2-01-26 09:43:18  


 
  面對當時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一些人總結“蘇東波”的教訓,說是改革開放導致了社會主義的垮台。還有人提出,要加強反對和平演變的教育和鬥爭。

  他們聲稱:經濟特區是和平演變的溫床;聯產承包責任制瓦解了公有制經濟;股份制改革試點是私有化潛行;引進外資是做國際資產階級的附庸。他們提出,要在經濟建設為中心之外再搞一個以反和平演變為中心。

  他們主張,放棄容易導致和平演變的改革開放這個基本點。這實際上是要把黨的基本路線中的一個中心變成兩個中心,把兩個基本點變為一個基本點。他們說,和平演變最嚴重、最危險的是在經濟領域,要對經濟領域改革開放的舉措問一問姓社還是姓資。本來1991年要成為改革開放之年,結果變成有關改革開放的思想交鋒之年。

  在1991年圍繞“皇甫平”系列評論文章展開的交鋒中,有一句話在北京流行著:“京都老翁,坐看風起雲湧。”無論傳說是否屬實,我相信,小平同志當時應當是非常冷靜地觀察和思考著發生在中國的這場思想交鋒。

  進入1992年,中央開始醞釀十四大的主題和領導班子的組成。這是關係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關鍵時刻。小平同志在這個時候已是88歲高齡,但他仍以巨大的理論和政治勇氣,視察南方,發表談話,時機恰到好處,不愧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小平同志從武昌、深圳、珠海到上海等地,一路大講改革開放,反覆強調改革就是要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黨的基本路線要管100年,動搖不得。他說,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

  小平同志抓住1991年思想爭論和交鋒的要害,尖銳地指出:“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小平同志用“發展才是硬道理”這樣簡明生動的語言,激勵人們 “把握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對於我們這樣發展中的大國來說,經濟要發展得快一點,不可能總是那麼平平靜靜、穩穩當當。要注意經濟穩定、協調地發展,但穩定和協調也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針對1991年思想交鋒中暴露出的問題,小平同志一針見血地指出:現在,有右的東西影響我們,也有“左”的東西影響我們,但根深蒂固的還是“左”的東西。“左”帶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東西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可怕呀!一個好好的東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小平同志南方談話,真正是大音希聲掃陰翳!只有親身經歷過當年起伏激蕩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小平同志南方談話帶來的解放思想風暴洗禮的震撼和激奮!南方談話為黨的十四大召開做了充分的思想理論準備,不僅對當時的改革和建設,對開好黨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而且對推動中國全面改革開放,對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談話,是中國共產黨進一步解放思想、推進改革開放的宣言書,是動員全黨全國人民衝破“姓社姓資”思想牢籠,大膽借鑒人類文明成果,推進市場化改革的進軍令,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奠基之作。

  所以,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談話,與中共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1935年遵義會議一樣,都起到了挽救黨、挽救國家的偉大歷史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