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周瑞金:何以解憂 唯有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2-01-26 09:43:18  


 
推進系統改革,決不半途而廢

  人們殷切期待中央堅定深化改革,決不半途而廢,有步驟地切實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社會體制、文化體制“四位一體”的改革

  今年將召開黨的十八大,國內外十分關注。去年以來,思想理論界就非常活躍,各種觀點看法齊亮相。從當下的社會思潮來看,出現了多元化、多角度的不同聲音。

  雖然各種利益訴求和價值取向一一浮出水面,互不相讓,時有碰撞的火星迸出,但值得注意的是,各派觀點的核心問題較為接近:如何破解社會各界極度不滿的社會不公?如何尋找解決之道的社會“最大公約數”?

  拋開那些情緒化表達,中國當前所面臨著一些迫切的“發展以後的問題”:

  ——貧富差距拉大,未能形成公平的分配制度;

  ——社會事業滯後,未能建立惠及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公眾幸福感下降,未能解決最基本的民生問題;

  ——環境污染加劇,高投入、高污染產業層出不窮,食品、水、空氣被污,開發和環境保護的尖銳矛盾一觸即發,帶來一系列群體性事件;

  ——社會腐敗向縱深發展,腐敗不僅僅發生在經濟領域,更深入到吏治腐敗、司法腐敗和輿論腐敗,這三種腐敗直接與體制缺陷相關。

  這些問題交織重叠,產生了與當年類似的社會背景:曾經整合各方力量而形成的改革共識,面臨嚴峻的新挑戰。

  與當時不同的是,爭論各方的焦點不再是純粹意識形態的“姓社”“姓資”之爭,而很大比重成了在改革進程中漸次形成的不同利益集團的利益角逐。

  而今天的國際形勢更加錯綜複雜,歐美陷入金融危機、歐債危機,資本主義面臨深刻挑戰,中國周邊亦危機四伏,一些遠交近鄰對中國心存疑慮……

  歷史注定了今天的中國改革,已經不可能再是一次“愉快的郊游”了。即便社會管理創新的提出在現階段有其合理性,但有些“暗礁”是繞不過去的。

  比如:如何制約公權力的無限膨脹,限制特殊利益集團的形成和壯大;如何通過科學的制度駕馭資本,限制權貴資本主義的形成和壯大;如何把行政財政轉化為民生財政,學習借鑒歐洲推行全民福利的制度,盡可能地在分配中體現社會公平正義;如何在深化改革中扼制社會潰敗,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雖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框架,卻缺乏科學理性的操作細則。目前正在交叉路口徘徊不前,要麼在改革中走向法治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麼被利益集團綁架,走向權貴資本主義。

  綜上分析,中國改革,再一次到了最緊急的時刻。當前中國,迫切需要重新凝聚改革共識,錘煉社會的向心力、凝聚力。如同中宣部部長劉雲山所要求的,“壯大主流輿論,凝聚思想共識”。

  加強黨內民主必不可少,十八大換屆是個值得珍惜的機會,不妨從鄉鎮差額選舉層層遞進。值得讚賞的是,黨的十七大就曾做過這方面的努力。

  今年是小平同志南方談話20周年,也是召開十八大的政治年。中央提出“更加重視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大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表明了中央決心推進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系統改革的意向。

  人們殷切期待中央堅定深化改革,決不半途而廢,有步驟地切實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社會體制、文化體制“四位一體”的改革。要不動搖,不空談,切實努力,建立完善的實現社會公正和共同富裕的法治市場經濟體制,決不讓中國走上權貴資本主義的道路,推進從威權發展模式向民主發展模式的轉型,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不息奮鬥。

  (作者為《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全國生產力學會副會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