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世界經濟新變化與中國面臨的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4-02-10 09:12:38  


 
二、美國推進“兩洋”戰略,區域合作走進全面推進期

  文章表示,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國際社會增加了防範金融風險、加強監測預警、整合監管框架等領域的協調與合作,與此同時,各種雙邊、多邊自貿區談判建設成為各方擴大貿易、提振經濟、創造就業的重要抓手,幾乎所有重要經濟體都在啟動或深化自貿區安排,為推動地區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一)美國“兩洋”戰略齊發

  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已進行了19輪談判。其成員國已從最初的4個增加到了12個,目前還有韓國、泰國等國躍躍欲試。對美國而言,加入TPP就是將美國經濟與亞太市場緊密捆綁在一起,實現國家集團能量的最大化,為美國“重返亞洲”、主導亞太事務提供重要平台和途徑。同時,美國在2013年年初又宣布啟動美歐《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TTIP)談判,設定進一步開放市場、增進美歐投資關係、消除所有貿易關稅、處理非關稅壁壘、增進服務貿易市場准入、減少監管與標準方面差異、制定全球關注的規則、促進中小企業全球競爭力共八個目標。2013年11月,美歐在布魯塞爾展開第二輪TTIP談判,涉及服務、投資、能源和原材料等領域,談判的關鍵議題是如何協調監管以減少貿易壁壘。從經濟規模看,美國和歐盟是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兩者經濟規模占全球總規模的一半,雙邊貿易額約3.8萬億美元,約占全球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一;美國在歐盟的投資近2萬億美元,是其在亞洲投資的三倍,歐盟企業在美國投資達1.7萬億美元,是其對中印兩國投資總額的八倍。因此,擁有8億人口的美歐FTA一旦建成,無疑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區。美國認為,現有的世貿規則對發達國家的“紅利”正在衰減,美國希望在其優勢明顯的服務業、環境、知識產權等方面制訂有利於西方國家的國際標準。美國積極推動TPP、加快TTIP步伐,以迂回和內外兼容的方式推動地區FTA發展,其經濟規模約將占全球80%以上。如果談判取得成功,將為美國經濟注入新的活力。更重要的是,美國希望通過建立跨越兩洋的經濟圈,通過制定和實施新規則,將現有的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架空,重掌國際貿易的“話語權”以及“遊戲規則”的制定權,以建立未來美國主導下的國際貿易“新秩序”,在國際貿易新格局中重居主導地位。

  (二)日本雙邊、多邊談判並進

  日本在宣布加入TPP談判的同時,啟動日中韓自貿區談判,並開始與歐盟開啟雙邊FTA談判進程。日本加入TPP談判後,使TPP談判參加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總和將達到26萬億美元-27萬億美元,約占全球的40%,貿易總額將占全球貿易總額的1/3左右。日本加入TPP談判,為美國重返亞洲提供最大推力,也為日本恢復亞太地區影響力贏得主動。中國崛起乃日本心中“重石”,特別是中國近年來在亞太區域合作中張力凸顯,使日本在該地區影響受到影響。為此,儘管北有中日韓FTA吸引,南有“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牽連,日本仍將戰略重心轉向TPP。日本加入TPP的政治考慮明顯大於經濟收益。一方面,日本希望借助TPP談判,為日本對外貿易進一步打開市場空間,更重要的意圖是在中美日三角關係中拉近日美一邊,同時拉開中日、美中一邊,實現日美經濟、安全的全面捆綁。另一方面,日本加入TPP,使之經濟規模約占全球近四成,貿易總額將占全球貿易三成,將使中國在亞太舞台上力顯單薄,制約中國的影響力。當然,日本不會放棄中國市場,仍將採取中日韓FTA和TPP同步推進策略,利用雙邊和多邊FTA體制,兼獲各種貿易安排的實惠,抵消風險,以最終實現助美抑華的戰略目標,重振在東亞和亞洲的雄風。因而,加入TPP實乃安倍外交的“一石多鳥”之舉。

  (三)東盟主導的地區自由貿易發展

  2012年年底,東盟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在東亞峰會宣布全面啟動。2013年5月和9月,RCEP分別在文萊和澳大利亞舉行了兩輪談判,談判委員會分別就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等問題召開了工作組會議。在貨物貿易方面,各方重點討論了關稅減讓模式和章節結構及要素等問題,並就關稅和貿易數據交換、原產地規則、海關程序等問題進行交流,決定成立原產地規則分組和海關程序與貿易便利化分組。在服務貿易方面,各方對協定章節結構、要素等問題展開討論,並就部分國家感興趣的服務部門開放問題初步交換意見,投資組重點就章節要素進行討論。此外,各方還就經濟技術合作、知識產權、競爭政策和爭端解決等議題進行了交流。

  東盟推進RCEP,將整合和優化東盟與中日韓等6國已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改變規則過多、操作易亂的現狀,將覆蓋商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經濟和技術合作、知識產權、競爭、爭端解決等方面,最終建成一個擁有占世界50%左右的人口,占全球年生產總值三分之一的高質量自貿區,實現更大範圍的貿易自由化和經濟一體化。談判預計於2015年底結束。

  (四)中日韓自貿區談判正式“開盤”

  作為東亞經貿框架安排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日韓自貿區談判於2012年11月正式啟動。2013年,三方分別在2013年3月和7月完成了前兩輪談判,討論了自貿區的機制安排、談判領域及談判方式等議題。11月,第三輪談判在日本東京啟動,談判圍繞多個議題展開討論,並舉行了投資、知識產權等領域的工作小組會議和有關環境、政府採購、食品領域的專家對話。
儘管受到日本參加TPP談判等不利因素制約,但中日韓三方經過十年努力終於有序開展談判,仍可視為中日韓自貿區談判的重要進展。

  中日韓三國均為全球重要經濟體,互為重要的貿易投資夥伴和進出口市場,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中合作密切。2012年,中日韓三國的經濟總量之和達14.3萬億美元,分別占世界和亞洲經濟總量的20%和70%。同期,三國的進出口總額為5.4萬億美元,占世界總額的35%。中日韓締結FTA之後,將形成繼北美自由貿易區、歐盟之後的世界第三大市場。中日韓FTA的形成將大大提升三國總體貿易水平,也將對東亞地區區域合作產生強有力的推進效果。據預測,中日韓自貿區的建成,將使中國的GDP增加1.1%至2.9%,日本增加0.1%至0.5%,韓國則將增加2.5%至3.1%。

  在世界其他地區也有很多雙邊、多邊區域合作談判開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