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9年1月號,總第133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民進黨面臨的挑戰與未來發展方向
主 辦: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月刊、
    台灣戰略學會

顧 問:徐鷹(中國評論月刊社務委員會主席)

策 劃:郭偉峰(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兼總編輯)
    周建閩(中國評論月刊總編輯)

主持人:翁明賢(台灣戰略學會理事長)

評論員:鄭文燦(民進黨文化宣傳部主任)
    王崑義(台灣戰略學會秘書長)
    羅致政(台灣社秘書長、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主任)
    施正鋒(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
    賴怡忠(台灣智庫執行委員、
        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
    許淑芬(台灣智庫財經部主任、
        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

執行人:羅祥喜(中國評論副總編輯)
    王 平(中國評論副總編輯)

時 間:2009年第1次(總第133次)

地 點:台灣中評會議室

  翁明賢:開場白


台灣戰略學會理事長翁明賢


  歡迎大家來參加這場由台灣戰略學會跟中國評論通訊社及中國評論月刊社共同主辦的研討會,討論的主題是“民進黨面臨的挑戰與未來發展方向”。

  今天的討論主題很有意義。根據提綱,我們有四個討論的重點,觀迎大家各抒己見:

  第一,自從民進黨失去政權之後,目前的處境如何?民進黨是不是真的瞭解自己的問題所在?未來發展的方向如何?蔡英文擔任民進黨主席之後,有一些新的想法和看法,很多人也都希望她能夠從理性、務實的角度,從經濟的議題切入,把民進黨帶向

  一個新的發展方向。但民進黨前“總統”發生的一些問題和弊案,也是民進黨需要面對的問題;要不要切割,以及如何切割,都是問題。另外,民進黨如何重拾它過去標榜的“勤奮”、“清廉”、“愛鄉土”的核心價值?

  第二,民進黨未來能否有新的論述?這關係到民進黨內部整體的架構問題。現在民進黨雖說沒有派系,但仍有派系之爭,包括有所謂新系與非新系的思考。民進黨與外圍單位組織,例如北社、中社、南社、台灣社等的關係如何?這些都會影響到民進黨未來是否能有新的架構。

  第三,民進黨對於兩岸關係論述與“國家”定位,特別是所謂的台獨黨綱,是否會有新的思考或進行怎樣的調整?

  最後一點相當有趣,民進黨未來的新生力量來自何方?今天有許多民進黨新生代在場,如何看這個問題?民進黨是否能凝聚出新領導力量,還是陷入集體領導的態勢?這些都是民進黨未來面臨的挑戰。下面開始今天的討論。

  羅致政:民進黨復元和重新站起來的速度比我預想的快很多


台灣社秘書長、東吳大學政治學系主任羅致政


  謝謝《中國評論》月刊的邀請,讓我見到許多老朋友。今天我有兩個身份:一是以學者身份客觀評論,另外一個是台灣社秘書長,或許可以提供一些觀點給大家參考。

  從學者的角度來看,我相當訝異民進黨重整的步伐之快速。坦白說,經過立委和“總統”大選的挫敗,不到半年的時間,民進黨的復元與重新站起來的速度,比我想像的快很多。

  我原本料想,民進黨應該要花上一段比較長的時間重整,才能面對內外的問題,包括派系、財務等問題。但自從蔡主席當選後,不管在財務上、組織發動遊行上,看起來共主的地位已經建立,雖然未達100%滿意的程度,但速度超乎我的預期。

  現在距2009年底縣市長選舉還有將近一年的時間,縣市長提名問題,也是觀察民進黨的一個重要指標。因為提名策略的改變──改成黨內徵召,在黨中央權力一把抓的情況下,不會像過去初選那樣,出現派系內鬥傷累累到無法彌補的情況。所以,提名技術的改變和權力地位的鞏固,對民進黨都有相當大的幫助。

  蔡英文的危與機

  其實我對民進黨未來的看法,有三點:

  第一,廣義來說,綠營的危機有三大塊,一是蔡主席面臨的內外問題;二是民進黨要處理的問題;三是整個綠營要處理的問題。

  派系問題,對蔡主席領導的威望造成一些保留與質疑,但經過1025的發展,蔡主席的威望提升,造成正面的效果,絕對有加分作用;但要說加分到所有的人都服氣、遵從她的領導,可能需要一段時間。

  1025遊行最大的進展,是蔡主席的領導地位提升。但是領導地位還要經過一些考驗,包括像縣市長選舉,能不能做到讓大多數的人都滿意,或說提出與過去不一樣的名單出來,或者也有人說蔡主席自己出來選,以母雞帶小雞的效果,帶動整個綠營士氣。

  830遊行是民間社團發動,而1025是民進黨出來領導,重新建立領導角色,對民進黨來說是往正面方向走。雖然有加分,但內部天王們是否服從領導,還是出現拉扯的現象,是服從蔡主席或是回到過去集體領導,這還需要一段時間觀察。

  最主要的觀察重點,還是在縣市長提名這一塊,過程只要不出現太多雜音和反彈,蔡主席領導可以進一步確認。

  另外,縣市長選舉的成敗也很重要。如果蔡主席不參與選舉,而她提名的人選成績又不太好,那她當然要負責。相較之下,如果她自己出來選台北縣或台北市長,票衝得很高,即使有些縣市選不好,她還是得分。

  以我個人角度來說,蠻期待她參與縣市長選舉,因為不會有任何失分,等於她第一次面臨選舉。我認為她不會選得太差,即使是大局結果不好,她個人若能對一些新面孔有一些幫助,也能扶植自己的班底;如果她想選2012年總統的話,那麼這些人未來也可以成為她的樁腳。

  陳水扁因素與民進黨的危機

  第二,擴大到民進黨危機問題。外只現在看到的是新系與非新系的問題。新系能力很強、論述能力高,但非新系卻是一盤散沙、各立山頭,現在就是扁系與扁的力量如何左右這個黨。但從1025活動,我們可以看到,民進黨可以不跟扁切割,也能達到讓民進黨繼續往前走的目的。

  坦白說,民進黨是不可能與扁切割的,切割只會失分,不切還有機會可以贏。1025的遊行,達到類似雙贏的局面:扁得到取暖或是達到展現其政治實力的機會;對民進黨來說並沒有失分太多,甚至達到一個互相信任的模式。

  在這裡,我也稍微提一下對扁司法事件的看法。我認為扁案不是單純的司法事件,而是有很強的政治力介入操作;扁有罪無罪是另一個問題,但國民黨操作司法、檢調機關,已經讓許多綠營支持者與政治人物感受到很強的危機感,認為這是新的白色恐怖。

  而像媒體的未審先判、檢察官亂放話、押人取供等,讓綠營所感受到的危機感不只是陳水扁,而是像骨牌一樣,陳水扁倒下去之後、會有第二張、第三張倒下,所以大家都是命運共同體的體認,反而讓綠營更為團結。

  國民黨本來要綠營切割扁、再達到個個擊破的效果,但反使綠營更緊密的抱在一起。過去國民黨認為,民進黨跟扁抱在一起對其是有利的,但這次活動顯示出,民進黨與扁抱在一起取暖,對綠營不見得是負面的影響,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國民黨過度操作司法層次的問題。

  我覺得扁案在未來還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我認為扁的支持者或是民進黨的支持者,他們已經能夠自由地在心理上切割陳水扁。

  民進黨在綠營中的地位沒有其他力量可以取代

  第三,是綠營這一整塊。老實說,民進黨還是本土社團中最強的政黨,不論從組織、資源、專業等等來看都是。雖然很多人說要籌組第三黨,但是光說到專業,你必須要辭去原有的工作專心黨務,還要有黨工,沒有幾個人會去做這些事情,除非原本就是從事政治工作;像學者、專家、深綠人士,只要問他們肯不肯辭去原本的工作,做專職的黨工、黨職,就很難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