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亡者安息,生者無助,何去何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27 17:45:08  


  作者:姜文娟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 新聞傳播學院學生

  2008年10月3日,北川縣委農辦主任董玉飛在暫住地自殺身亡;2009年4月20日,同樣的北川縣,其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馮翔在家中自縊身亡。5.12大地震奪走了無數人的生命,這些在地震中堅強的挺過來的硬漢、人民的僕人,為何會選擇這種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面對一個又一個鮮活生命的離去,人們心中漸漸愈合的傷口又在隱隱作痛。 

  同樣的心理歷程。震中喪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精神壓力。身為國家公職人員,面對地震帶來的巨大工作量,他們壓抑內心痛苦,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但災難面前沒人是鐵打的,他們內心的傷痛與幹部身份無關,實為震區普通災民正在承受之傷痛。 

  “不是突發,是積累。”這是心理咨詢師給出的解釋。經歷了大地震的浩劫後他們平靜地放棄了自己的生命,心理學上這種現象叫做創傷後應激障礙。在創傷性事件導致的各種精神障礙疾病中,它是最嚴重、致殘性較高,而且目前沒有很好治療辦法的遠期精神障礙。表面上日益平複安穩的災民們,其隱性積累的創傷和痛楚卻成為嚴重乃至致命的心理疾病。 

  地震發生伊始,大批救援人員奔赴災區挽救生命,大量救援物資運送災區安置災民,同時眾多心理輔導人員響應號召前往災區進行心理疏導救助,這就形成了救援過程中的“人道期”,災民們的情緒得到未定,心理痛楚和壓力得到舒緩。 

  但好景不長,隨著災害發生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心理輔導專家人員選擇了離開。他們的到來或許只是一時的熱情和衝動,或許只是某種資歷的積累和成就。在生活艱苦的地震重災區,他們並沒有做好長期志願服務的物質和心理準備,沒有任何資金補助和支持的義務救援漸漸失去了它的吸引力和價值。於是一批又一批的心理救助團隊來了,一批又一批的團隊走了,留下的是孤獨的奮戰者。他們面對的是無數個需要救助的隱性心理創傷,其難度可想而知。 

  如果早一點注意到這些問題,進行心理輔導、干預,也許這一幕幕悲劇可以避免。此時心理輔導救助人員的重點工作應是調查發現潛在自殺群體並進行心理干預,但面對災區鳳毛麟角的心理救助資源,大多數時候他們卻是有心無力。與此同時,走馬觀花試的心理干預和治療,使災民們的痛楚和傷疤被一批又一批的救助團隊無情的揭開。 

  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心理重建是災區重建、發展的關鍵。災區心理專業力量的薄弱與嚴峻的心理衛生問題形勢形成鮮明的對比,我們需要專業有效長期的治療團隊,他們留下的理由不僅僅是熱情與衝動,更多的需要信念和勇氣。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