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兩岸籃球交流史 半部兩岸交流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29 11:38:02  


  作者:羅鼎鈞 台灣台北 研究生

  2011年可以說是籃球史上和籃球迷的最痛的一年,NBA勞資糾紛停擺149天,姚明退休,每年十一月應該開始的NBA例行賽延期到聖誕節才開打,無疑是兩岸球迷的統甚至是全世界籃球迷的痛。

  由於NBA停擺的關係,NBA一些二、三線球員也紛紛轉戰海外延續其籃球命,在亞洲職籃的最高殿堂,中國大陸的CBA職業聯賽自然就做為這些球員的首選,也因此2011-2012球季的CBA聯賽也贏來了不少NBA大牌球員,如2000年NBA選秀狀元肯楊‧馬丁、得過最佳第六人獎項的J.R史密斯、最佳進步獎得主Aron Brooks等NBA主力球員,加上易建聯重返CBA廣東宏遠隊,大陸的cba聯賽可以說是成立以來最有看頭的一個球季。

  回到本文主題來說,兩岸籃壇其實很早就伴隨著兩岸體育交流一直茁壯起來,大陸家對在亞洲地區長久以來都一直是扮演著領頭羊的角色,從歷屆亞錦賽再到亞運基本上幾乎都是大陸稱霸的天下,唯有少數幾屆被韓國再到近期2009年伊朗奪冠外。台灣籃壇也因為“中華民國”在國際地位不斷下降下,其中在1970年代都沒有派出國家隊出征國際級的賽事,其後就以奧運模式中華台北的名義重返世界籃壇,1980年至2000年左右這段期間,可以說是台灣籃球蓬勃發展的時期,台灣籃球在亞洲在這段時間大部分都保持在四至六名左右的排名,同時在國內在1993年成立了亞洲第一個職業聯賽中華職籃cba,在這波台灣籃壇發展高潮時。此時也可以說是兩岸籃壇破冰交流的大交流時期,這時cba不只有打過nba的洋將,各隊可以華裔身分找尋華人外援,也因為這樣大陸國家隊的前國手中鋒宋濤(208cm)、中鋒王立彬(202cm)、當家小前鋒張學雷(202cm)和有中國喬丹稱號陳政皓等人都以華裔身分或是取得“中華民國”國籍身分加入cba中華職籃,其中王立彬還取得“中華民國”國籍,同時為履行當兵義務還接受“中華民國”國軍的補充兵訓練,兩岸籃壇在1990年代初中期的交流達到了第一段高峰。

  可惜好景不常,中華職籃cba只短短打了不到六個球季,因為轉播權利金和觀眾減少等原因,亞洲第一個職業籃球聯賽就這樣草草收場。此時許多台灣的藍球員為了尋找籃球舞台,剛剛成立不久的的大陸甲A聯賽(CBA)就成為台灣球員的目標之一,第一位台灣籃賽轉戰大陸聯賽的台灣球員就是在台灣呼風喚雨素有“籃球博士”稱號的鄭志龍,1999年鄭志龍加盟上海隊並且也有緣與當時年輕的姚明並肩作戰。不久之後在中華職籃時代三連霸的冠軍球隊宏國隊(其後改名為新浪隊),也在2000年時全隊轉戰大陸CBA,主場就位於台商聚集的蘇州,新浪隊秉持台灣後衛刁鑽速度的七秒快攻打法,當時在大陸籃壇也掀起一股旋風。

  在2000年左右,讀中學的筆者也開始關注台灣的高中籃球聯賽,三民五虎田壘等名將,再興雙塔統治了台灣高中籃壇,因為高中籃球的興盛,使得當時仍陷入低潮的台灣籃壇無疑打了劑強心針。2003年筆者高中時期,籃協成立了超級籃球聯賽來取代原本的甲組聯賽,原本的甲一級七支球隊也順理成章成為了SBL超級籃球聯賽的創始隊伍。SBL超級籃球聯賽這個舞台也造就了“野獸”林志傑、“台灣第一中鋒”曾文鼎、吳岱豪、“少俠”田壘和“台灣飛人”(大陸稱寶島飛人)陳信安等名將。

  當對岸CBA在二十一世紀頭十年不斷的蓬勃發展,隊伍數量不斷的擴增和外援制度不斷的健全完善,此時的SBL和台灣籃壇仍舊是在原地踏步。話說如此,但台灣後衛對大陸CBA球隊仍有不少吸引力,尤其在控球後衛方面,如“籃球精靈”顏行書、楊玉明和王信凱平均只有180公分左右的後衛球員都到大陸CBA聯賽發展過。

  2009年可以說是台灣籃球員加入大陸CBA最關鍵的一年,台灣當紅籃壇炸子雞,台啤隊當家主力“野獸”林志傑和“台灣飛人”陳信安,台灣籃壇兩個當紅中華隊先發五人中的兩人也紛紛加盟了大陸CBA聯賽。其中林志傑加盟浙江廣廈隊,其野獸派的球風和穩定表現,從得分、助攻、籃板和抄截都可以說是球隊外援(洋將)外最穩定的一位本土球員(大陸稱港澳台求援為內援不佔外援名額),其中在2010-2011年球季,單場得分破四十分和飆出單場十記三分球得記錄,可以說是有史以來在大陸打拼台灣球員最強也是最猛的典範。2010年球季中華隊兼裕隆隊當家控衛李學林也加盟北京隊,也立刻受到球隊重用成為先發控球後衛,在加盟頭一個球季就率領球隊重返季後賽。

  全新2011-2012大陸CBA賽季,台灣加盟大陸CBA人數再創新高達到五人(陳信安回台加盟璞園隊),昔日再興雙塔曾文鼎和吳岱豪,前者加盟上海隊後者則加盟浙江廣廈隊,再加上樸園隊控衛洪志善加盟東莞隊,再加上原本已加盟的林志傑和李學林,這些球員都是中華隊或是曾經入選中華隊的成員,其實力就已經不言可喻了,2011年可以說兩岸籃壇交流再掀高峰的一次,但這幾年反而是台灣籃球員西進賺人民幣,大陸球員由於聯賽健全的關係,也沒有像1990年代時來台灣賺新台幣的現象了,這二十年來的兩岸籃壇的交流史真的可以比喻成半部兩岸交流史也不為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