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决策如何兼顧民意 黃金周改革攪動網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14 15:54:03  


 
二、休假關乎民衆 黃金周調整方式遭質疑

1、調整假日未免吝嗇 法定節假日僅增加一天
  1995年實行了“雙休日”,後來又調整了法定節假日後,人們的閑暇時光,一下子從原來的每年55天,猛增到114天。這就是改革開放、經濟增長給人民帶來的福利。跟1995年相比,現在的經濟有了更迅猛的發展,人們更有理由期待閑暇時光有新的增加。結果,新近出臺的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取消了五一長假,將其中的兩天調整給了傳統節日,國家法定節假日從原來的10天只增加到11天。(浙江在綫網)

  保留老假日,增加新假日,這才是契合民意的完美假日制度設計。一增一删維持平衡的假日設計,相信甫一出臺就會引來怨謗。因爲從民意的權利訴求分析,假日制度的設計更新,應該是老制度的升華和公衆休假權的遞增,而非“拆東墻補西墻”式的平衡和調和。故,以清明、端午、中秋乃至除夕幾個增加的法定假日,是無法置換已幾成民俗的黃金周的綜合價值的。從生活常識看,中秋、除夕雖無法定節日之約束,但其實人們在這天也處于“准放假”狀態,因而相較于黃金周的消弭,人們無論在心理上還是在實際的休假權利上都會有得不償失的感覺。(山西《山西晚報》)

  而從世界範圍看,中國的假日幷不算多。各國法定放假節日天數不盡相同,韓國有15天,泰國有13天,日本和印度有12天,法國有11天,美國聯邦政府確定的有10天,英國有9天。美國、加拿大聯邦和州(省)都有權制定放假節日,不久前加拿大安大略省就新增了一個被稱爲“家庭日”的放假日,理由竟然只是“那個月沒有長周末,省民會不舒服”。美國紐約州也在幾年前把中國春節規定爲放假節日。(北京《環球時報》)

2、新方案引發新問題 恐難滿足公衆休假需求
  縱觀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無疑會引發一些前所未有的問題。比較突出的,是春節之後到國慶前之前這段時間,法定假日既密集、又細碎的問題:試想,清明一般在4月初,離此前的春節和此後的“五一”相隔太近;端午一般在6月中旬,離“五一”比較近,離“十一”又相隔太遠。

  幷且這樣的安排,雖然考慮了人們的休息,照顧了傳統文化,但是由于形不成“較長時間的集中休假”,在外地工作的人們,如果安排遠程探親、外地旅游則不太可能。清明、“五一”、端午各放一天假,能解决什麽問題呢?這不僅給人們帶來新的不便,而且旅游等設施的閑置程度,可能要比調整前更嚴重。(河北長城在綫網)

3、經濟仍然主導休假 假日不能只爲節日服務
  而在這場沸沸揚揚的黃金周休假改革的討論中,值得一提的,是新華社報道中的一句話:“中國改革開放之前的假日設定安排主要是從政治上考慮的,而改革開放後更多是從經濟上考慮的,是爲拉動和促進國民經濟增長。”這個表述看起來有點奇怪——放假是爲了讓老百姓得到充分的休息,怎麽一會是政治上考慮,一會又爲經濟發展打算了呢?(廣州《信息時報》)

  施行了9年的黃金周制度,已經成了人們的一種生活習慣,人們已經學會了讓黃金周最大程度地滿足自己的休息需要。假如取消黃金周的理由僅僅是因爲它在拉動內需上已無潜力可挖,而沒有考慮到人們多年來形成的休假習慣。那麽,這樣的假期調整就又陷入了“爲了經濟”的怪圈。(湖北荊楚網)

  因此,人們就有必要反思這樣一個問題:假日調整到底應該向清明、端午等傳統節日的“文化觀”傾斜,把休假化整爲零,搞得支離破碎?還是應該向有利于休息、有利于親情表達的需要,向更均衡、更集中的“人性化”靠攏?(河北長城在綫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