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决策如何兼顧民意 黃金周改革攪動網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14 15:54:03  


 
三、網上質疑如潮 順從民意還是背離民意

1、調查未必反映民意 官方網絡問卷流于形式
  “將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調查問卷放到網站首頁新聞版塊的頭條,這是非常罕見的”,某門戶網站一名編輯稱,網站上雖然有各種各樣的民意調查,但往往都不會在顯眼的位置出現。而且,在調查問卷後面,“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研究小組”公布了3個電話號碼,供民衆打電話表達意見。(北京《中國青年報》)

  在黃金周休假改革爭論中,面對官方問卷支持聲一片,非官方調查却出現反對聲高漲的狀况,有網民、媒體直言,“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研究小組”設計的問卷調查題,用公衆對于“將‘五一’國際勞動節調整出的2天和新增加的1天用于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爲國家法定節假日”的態度,以及對于“保留‘十一’國慶節和春節兩個黃金周”的態度,來巧妙地回避了公衆對于“取消‘五一’黃金周”這一關鍵問題的態度。按照問卷設計的題目,公衆當然只能選擇“支持”;但是,以玩文字游戲的方法來拒絕大家對“取消‘五一’黃金周”問題發表看法,本質上幷不高明,反而會使所謂“徵求民意”流于形式。(四川在綫網)

  《燕趙都市報》的評論《黃金周調查問卷不是來收攏好話的》被轉載到各大網站,引起衆多網民“頂”聲一片。“認真想一想,這還用問嗎?假期增加1天當然好;清明、端午、中秋放假當然好;保留國慶、春節黃金周當然好;春節放假從除夕開始當然好……問題本身都是選擇放大節日調整的‘優點’,大家能不支持嗎?事實證明,網絡上那十幾萬張選票基本取向都是‘支持’,最高的支持率達到91%,最低的也是72%——顯然,‘大家普遍支持’的結論呼之欲出!……表面上大家‘看法一致’,但掩蓋下來的問題怎麽辦?……一些很重要的內容尚沒有給出‘表達’的出口。”(廣州《南方日報》)

  更爲關鍵的是,此次休假改革幷非一次“人人可受益”的增量改革,而是一次“對既有休假時間重新分配”的存量改革,既幷沒有增加多少新假期,而是對原有假期進行重新安排,傳統節日放假了黃金周就會縮减,除夕放假了春節假期就是前移一天——這種重新安排,肯定是有人得有人失的,不習慣過傳統節日的會感覺自己的黃金周沒了,習慣了五一黃金周的人肯定覺得受到了傷害。這種利益重新分配的改革,更需要經過充分的民意討論和公共博弈。(北京國際在綫網)

2、專家把持話語霸權 假日設計仍似“關門立法”
  11月8日,在清華大學假日改革課題組負責人蔡繼明的表態中,我們屢次看到了這種的話:“預計不會再有大的變動。”“不出意外的話,明年的‘五一’長假將被取消。”“取消黃金周有百利而無一害,對新草案我想不出什麽反對的理由。”——在草案還未公布,公衆還沒有參與的前提下,怎麽就敢肯定“不會有大的變動”?“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斷言是否過于武斷?雖然蔡先生的話只是代表他個人,但其課題組負責人的身份,以及話語間所表露出的胸有成竹,還是帶著十分明顯的傾向性。種種疑問的背後,難免會是公衆的滿腹狐疑:這是否意味著黃金周存廢已經由精英把持了話語權?這種熟悉的“關門立法”的政策暗示,使再踴躍的民意也自覺冷落無趣,尊重民意很可能是又一回有名無實的公開討論秀,而結果却是明擺著的既成事實。(廣州《南方都市報》)

  顯然,這不是官方的意見,而是專家一己的意見。因爲我看到官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明確地說:休假制度究竟如何改革,要等社會反饋,徵集意見後才能最後確定——如果“已成定局”的話,那還要設置“徵集民意”程序幹什麽,民意討論還有什麽用。“想不出什麽反對的理由”更只是專家的獨斷,瀏覽一下新聞後的跟帖就知道公衆有多少“反對的理由”,有人說是休閑福利的縮水,有人說是只迎合了少數人的習慣,有人說是破壞了公衆的習慣——不說那無數條各抒己見的理由,僅僅引起這麽激烈的反對,就是一條非常充分的“反對理由”。(河北長城在綫網)

  可以看到,同以往許多改革方案一樣,相關部門的官員和專家主導了此次假日調整方案的制定——這種主導權决定了假日改革的利益傾向:因爲五一黃金周對主導改革的群體的意義不是太大,他們對黃金周缺乏切身的利益感覺。

  先看看專家。主導著假日改革的專家大多來自高校,這個群體可以說是中國休假時間最充足、休閑福利最豐裕的群體。首先,他們每年有著固定的寒、暑兩個假期,時間長達三個多月,休假時間非常充裕;然後,許多高校已建立了一套學術休假制度,達到某級別的專家每年可享受一定時間的學術休假,安排參加學術會議、學術交流、做訪問學者、進修講學等——這决定了黃金周長假對他們意義不是太大。然後看官員。雖然帶薪休假制在中國落實得很不好,但相比其他群體,這個福利在公務員身上落實得最好。一來,因爲政府機關缺乏企業那樣的市場利潤壓力,公務員又是鐵飯碗,帶薪休假沒什麽阻力和心理障礙;二來,爲了“帶動”社會休假觀念的改變,許多地方出臺了制度强制公務員帶薪休假,他們享受帶薪年假很容易。而且由于黃金周公衆集中出行,這實際上加大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壓力,旅游、治安、衛生、交通、統計等部門都得加班加點,取消黃金周可以减輕他們的公共服務壓力,也自然傾向于取消。改革方案由兩個對黃金周缺乏需求的群體主導,“削减黃金周”也就理所當然地被優先考慮。(河北《燕趙都市報》)

3、網調結果幷不科學 民意調查途徑不可偏廢
  自11月9日起,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在新華網、人民網、國家發改委網站以及新浪等網站上公布幷聽取社會各界調查,立即引起强烈反響。隨之而來的是網民意見滿天飛的局面,這可以從部分媒體的新聞標題上看到:《近半網民反對取消“五一”黃金周》、《七成網民支持假日調整方案》、《網民舉三大理由反對取消“五一”黃金周》。到底網民的意見是什麽,讓人看了這些新聞後一頭霧水。出現這種信息混亂的原因就在于,錯把網上徵集意見等同于民意調查了。(北京中新網)

  網絡是個好東西,網民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網民是誰,性別、職業、年齡、地域、興趣價值取向爲何等等,都爲未知數,“近半網民”、“七成網民”又是誰,他肯定不能等同于“近半公民”、“七成國民”。如果從IP地址上細考的話,或許他的代表性還無法涵蓋一個省份的民意。再考慮到網上徵集意見參與者參與社會事務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一個由七八十萬的網絡參與量而來的數據,也許還比不上一個樣本一萬的民意調查更科學更具有民意代表性。

  網上徵集意見的優點顯而易見:成本低廉——甚至是沒有成本,人力消耗也可以忽略不計,只需要在投票的截止日加以數據的簡單分析,即可得出結論。這種將民意調查簡單化的做法,是網絡時代的快餐式民主,缺乏科學性做支撑,業餘性色彩太濃,正因此,那份由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研究小組設計,旨在更廣泛地徵求民意的調查問卷,也成爲網民的炮轟對象。(北京《中國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