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蒙牛特侖蘇“致癌門”? 食品危機幾時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20 15:49:03  


 
四、三鹿事件重演 奶業危機第二波

1、重創民衆消費信心 中國奶業寒冬再度降臨

  光明奶業陷“口蹄疫風波”、洋奶粉多美滋遭遇“結石門”,蒙牛特侖蘇陷身“致癌門”,民衆驚呼,奶業第二波危機來襲。而在三鹿事件發生後,國內奶業面臨著空前的信任危機,此時,一度被稱爲民族品牌代表的蒙牛承載起了國人的希望:誰說國産的牛奶不行?我們還有蒙牛,我們還有特侖蘇。而且,作爲中國奶業的龍頭企業之一,蒙牛一直備受政府重視。從某種意義上說,它的信譽關係到消費者對于整個奶業信心。目前看來,這種信譽已經變得風雨飄搖。截至2月16日中午,百度和訊財經網上的相關調查顯示,相信特侖蘇含致癌物質的網民達到近60%,超過7成的被調查者“以後不敢喝特侖蘇”,而超過8成的消費者認爲蒙牛應該賠償。(北京《北京晚報》)

  從2005年蒙牛上市催生中國奶業的“財富神話”,到現在一如溫家寶在國務院常務會議所指出的——奶製品市場混亂,監管機制存在漏洞,監管工作不力,中國奶業從極盛到危機的全面爆發,僅僅過了三年。這中間的教訓,可謂痛入骨髓。面對中國這樣一個潜力巨大、層次繁多的市場,蒙牛、伊利等企業首先應反思當年“高速增長”帶來的“致命誘惑”,幷下定决心:不管付出多大代價,從企業最根本的社會責任上,來一個徹底的反省,才能可望在一個可以預見的未來,帶領國內乳企走上一個健康、有序增長的軌道。(北京環球網)


2、蒙牛違規將近三年 監管部門之責不可推卸

  仔細看過特侖蘇“致癌門”相關報道之後,我們發現此次仍然沒有逃出媒體屢屢曝光質疑有關部門才跟進的固有怪圈。而且,如若說個別和少數的安全事故現象其責任在于企業本身,但群體事件的集中爆發,則必然又將原因指向這些事故本後的體制和外在的監管部門職責上。(山東《魯中晨報》)

  從最初一個民間人士的質疑,到行業協會的責難,再到如今衛生部、質檢總局乃至全社會的質詢,有關蒙牛OMP的質疑已經存在了約三年。值得思考的是,三年裏,爲什麽質檢機構始終“蒙在鼓裏”;爲什麽質檢部門至今對OMP還“很陌生”;爲什麽一項普通鹼性蛋白,却能被蒙牛冠以高科技之名在市場上風行——特侖蘇OMP奶的銷售節節攀升,到2008年達到了4億元?蹊蹺的還有,OMP問題的曝光,幷不是官方正式主動地披露,而是質檢總局的一份發給內蒙古質檢局的公函,明確要求蒙牛公司停止添加OMP。這個文件被人在網絡上發布,這才引發軒然大波。那麽人們完全有理由責問,爲什麽要以這種形式披露?消費者的知情權被誰褻瀆、侵犯了?假如沒有網絡上的披露,這個問題又如何解决?(江蘇龍虎網)


3、奶業問題集中爆發 監管規範大企業更棘手

  從2004年安徽阜陽的空殼奶粉造成大頭娃娃事件以來,牛奶安全問題開始層出不窮地被揭露。如今,又爆出了多美滋和蒙牛特侖蘇事件,消費者對牛奶的信心一再受到打擊。爲什麽出問題的總是牛奶?

  北京林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張柏林解釋說,“首先,從特質上講牛奶是一種營養很全面的食品,它的營養成分很完善,但是這也給牛奶帶來了問題,它會很容易受微生物的污染,一旦受微生物污染後牛奶就很容易腐敗變質。其次是乳製品的消費量很大,所以一旦出現污染以後,它的受害人群和風險就會高一些。最後是這些年中國的乳製品發展太快,很多對安全問題的監管,包括一些添加劑的監管做得不到位,所以現在才暴露出這麽多問題。

  “這些安全問題可能來自加工,來自于對原料處理的不到位,還有些是廠商自己的意識不够,有些企業對牛奶就沒有什麽認識,現在也在做牛奶。比如說有些企業,它原來是做煤礦、做銅礦的,現在也在賣牛奶。”(北京《科技日報》)

  三聚氰胺讓有著數十年歷史的知名企業“三鹿”在短短數個月內分崩離析,宣告破産,而一種名爲OMP的添加物又讓“蒙牛”站到風口浪尖。毫不誇張地說,蒙牛等國産奶業之所以逃過三聚氰胺大問責,是公衆和監管部門對“民族企業”的一種寬容。現在看來,在對食品企業的監管中,如何對有影響的大企業進行監管,是一個嚴峻問題。蒙牛是當地的納稅大戶,對這類企業,當地的下級質監部門其實無力監管,一是它有財力,能“擺平”別人的舉報或監管;二是企業高管或擔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甚至全國性行業協會要職,或與政府部門主要領導很熟,單位監管部門上門甚至都別想見到企業高管;三是這些企業或單位,或級別高舉足輕重,或是納稅大戶,這種企業、單位,政府總是能保則保。三鹿集團破産後石家莊一些黨政領導垮臺就說明了這一點。(上海《上海商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